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 玉米出丫子需要掰下来吗?( 三 )


取他们调查的平均数,结果为:大约有5%的玉米分蘖(丫子)不会自己死亡 。
1、玉米不去分蘖,能增加玉米整体的叶面积
吉林农业大学宋凤斌等人的结论为:不去分蘖的实验玉米品种每公顷的叶面积为35610-46510平方米,而去分蘖的每公顷叶面积仅为24690平方米,前者比后者叶面积大得多 。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史振声的结论为:叶面积大幅度增加,留孽是去孽的2.5倍,达到极显著平准 。去孽叶面积指数为0.94而留孽为1.64 。留孽处理叶片的衰老时间较去孽者晚3~5天 。
结论:玉米的叶片是其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在玉米的一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不去分蘖比去分蘖的叶面积多,为玉米产生更多的干物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2、玉米分蘖(丫子)对玉米的其他影响
A、增加了根系数:
史振声对根系的测定结果表明,留孽平均每株根数是56条,而去孽株为29条,平均增加27.6条,即增加95% 。
B、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史振声的研究表明:测定留孽比去孽地表1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高14.49%,达极显著平准,说明留孽后形成较大的叶冠层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叶片蒸腾与地表蒸发相比,蒸发的作用更大,故留孽可保持土壤水份和抵抗干旱 。
C、分蘖(丫子)与中穗部最大叶片生长的关系
主茎中穗部最大叶片是对玉米产量贡献最大的叶片 。
2005年湖南文理学院程新奇等人的研究表明:没有蘖及拨蘖、不拔孽这三种处理与最大叶片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关系,表现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最大叶片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基本相同,可见分蘖的生长并不会影响到最大叶片的生长 。
3、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在70年代初就使用了CO2标记技术 。他们发现在抽雄之前,主茎和分孽之间发生少量的养分转移 。不过,在吐丝后不久和整个灌浆期间,大量的养分从粗大且无雌穗的分孽叶片上向主穗转移 。分孽和主茎的果穗都有少量营养物质的转移,即主穗得到的是主茎叶片的养分,而分孽穗得到的是分孽叶片的养分 。主茎向分孽输送养分的情况只出现在分孽有果穗而主茎无果穗时 。
吉林农业大学宋凤斌等人也用CO2元素示踪技术,探明玉米植株体内干物质的去向 。结果表明:在玉米雄穗形成前,主茎与分孽间有小量的养分转移 。紧接着开花后和灌浆期间,大量养分由无穗分孽的大叶输往主茎的果穗,这是不去分孽玉米子粒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当主茎与分孽都有果穗时,养分很少相互转移 。亦即主茎穗从主茎叶获取养分,而分粟穗则由分孽叶提供养分 。只有当分孽上有穗而主茎上无穗时,主茎养分才流向分孽穗 。这种情况在大多数田间条件下很少发生 。同时还发现,在完全植被的正常田间条件下,小的、被遮阴的发育正常的无穗分孽对主茎无影响,即使有影响,也是向着增加产量的方向发展 。
通过两个实验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结论几乎一致 。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史振声还发现:分孽几乎都有雌穗吐丝现象,后期也有不同程度结粒现象但成穗甚少,说明在整个植株系统中主茎果穗的发育占有绝对优势 。分孽不仅不会与主茎争夺营养,而且还向主茎提供它们从土壤中吸收的和本身合成的营养物质,从而扩大了营养“源”,减少了小花败育、秃尖、瘪粒,使产量和品质提高 。
【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 玉米出丫子需要掰下来吗?】4、史振声的研究结果为:在8个产量性状中除每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变化外,其余6个性状留蘖比去孽均有显著改善 。每穗粒重量最为突出,平均由36克增到62克,增加72.22% 。二是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平均增加66.04% 。三是每行粒数明显增加,平均增加35% 。四是增加了穗长,平均增加4.24厘米,即增加30.85% 。有效穗长增加更为明显,平均增加34.34% 。最后是千粒重的增加,平均增加13克即715% 。均达极显著平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