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心理学去预防出现自杀倾向的想法?

如何从心理学去预防出现自杀倾向的想法?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甚至是山里石头缝的小草,都有求生的本能和欲望,只要有一线希望,不会轻易放弃生命,这是合理人的 。
但抑郁症群体中,会有一少部分患者选择自杀,并不是人们通常说的抑郁症想死,而是他们感到绝望,非常痛苦,没有人能帮到他,没有一丝的希望,通过死来解脱 。没有及时发现和干预,酿成悲剧,如果提前发现调整,让患者看到自身价值,看到希望,有些活下去的动力,是不会选择自杀的 。
看看抑郁症患者的思维模式,经历某些失误、失败、挫折,马上心灰意冷,高度焦虑,我不行,我完了,我什么都做不好,别人都比我强,这个事太难,我做不了,我一文不值,我是多余的等 。这些念头,主要是源于消极的极低的自我认知评价,以及焦虑以后对问题困难的放大,以致进一步升高焦虑,贬低自己 。
很多人觉得预防自杀的关键就是发现抑郁症及时就诊调整,这是必须的,但毕竟是被动的,防患未然,就要预防抑郁症的发生,人这辈子,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会遇到困难,但关键是遇到困难以后是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应对问题的能力 。
说到底,还是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因素,培养有自信,敢担当,有责任心,不怕挫折,善于学习的孩子,就会使抑郁症发病率大大降低 。

如何从心理学去预防出现自杀倾向的想法?

文章插图
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预防出现自杀倾向的想法?这就首先需要考虑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个体会产生自杀想法?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才可能有针对性的去应对,去预防 。下面我就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列举,然后列出应对方法,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使用 。
第一种,因为客观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产生的绝望心理导致的自杀 。这种情况,自杀的原因往往比较明显,因而也比较容易应对,那就是,积极努力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了 。问题解决了,个体自杀的想法也就会随之消失 。
第二种,因为抑郁情绪中的自杀意念而造成的自杀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最根本的应对方法,就是要去处理抑郁情绪,处理个体造成抑郁情绪的不合理的信念 。一旦个体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发生了改变,个体的抑郁情绪也会发生改变,等到个体的抑郁情况得到改善之后,个体的自杀意念也会随之减少或者消失 。
第三种,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的自杀意念 。在现代社会当中,许多人的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压力过大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崩溃,从而产生自杀意念 。这个时候,应对的方法就是:1.引导个体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看一看导致个体产生压力过大的目标是否过大,是否不客观?如果是的话,就需要进行调整 。2.重新审视个体的相关工作计划是否有问题?如果工作计划出现主次不分,时间安排不当,人员安排不当等等问题,就需要进行适当妥当的调整 。3.重新审视一下个体的执行能力 。心理压力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方面就是,个体产生了许多的积压问题 。一个一个小问题,最终积压成大问题,最终这些累积的小问题,压死了骆驼 。所以,应对的方式就是:立即行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去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压力也会一点点的减轻,最终消除 。
当然,心理压力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原因可能有侧重,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调整 。
第四种,导致自杀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是羞愧心理 。就是个体在做出一些自己认为接受不了的事情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羞愧情绪,这种情绪对个体有极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应对的方法是,引导个体去分析导致他产生羞愧情绪的认识,一般来讲,这些认识都是有问题的 。一旦引导个体改变了这些认识,他的这些羞愧情绪自然会消失,因为羞愧情绪而产生的自杀意念,自然也会随之消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