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美在哪里,读宋词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吗?

八百年前,稼轩半嬉半讽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剑锋直指南宋词坛雕红刻翠无病呻吟之靡靡风气 。纵其本人步东坡后尘独树一帜再卷豪放大旗,然婉约之词正宗流地位难以撼动,宋词凄清沉郁悲情艳绝之基调难以撼动,细想来即便今日,为诗为词者仍未破此怪圈 。何也?悲情多生灵感,愁苦时常深刻,故而更易动人,乃至流传千古 。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翻开宋词,悲情凄婉之句浩若烟海多难胜数 。朱淑真之”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纳兰性德之“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陆放翁”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唐婉和之“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更休说易安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了 。即便豪放大家亦有低眉颔首读来断肠之句 。辛弃疾之“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苏东坡悼亡妻之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凡此种种,不复赘举 。
为赋新词强说愁,还不够深刻 。诗人其实是很贱的动物,只为离别浅唱,只为错过讴歌,他们惟有郁郁寡欢时才玩弄文字,惟有孤独寂寞时才悬笔走草,而写来的文字无非却是“新贤低旧好,百看亦难如“,有几个“莫如怜惜眼前人“,可以为身边的妻子一世狂歌?历史上所有的才子,都是寂寞高手,同时又是自私的文字能手,他们奉失意为不竭灵感,将生命矫揉于咬文嚼字 。
自古风月最诗词 。或许,诗词本义即是悲不完的英雄气短,说不尽的儿女情长 。文字翘楚们以极尽优美的韵律,异常华丽的词藻,诠释沈郁彰显颓废,这是风度与才华的坦露,也是高情与梦想的裸奔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大多数的诗人,并非為着流芳百世而去刻意为之 。他们风流痴情,多愁善感,常於寂寞深深里搜枯肝肠,常在清酌小醉间逮寻灵感,所以,这些作品总是钝感、忧柔、充满清绝而冷艳的 。
如今,浮躁世界使人争名斗利暇难自顾,凄凉世情庸俗风月之中偶有振臂一呼拍案一喝已然十足惊艳,然较之古人恐尚难得万一 。宋人言语风流极度妩媚,满纸荒唐倒是真风雅真情趣,今人言语頗多忌讳,灵魂深处卻是真靡烂真轻浮 。
宋词,宛如一朵经年风露开上横枝的梅,宛如一条穿越松石潺潺流出的溪,孤独唯美,寂寞温情,娇嗔无限楚楚动人 。她是重逢之酒,她是离人之泪,她是多情少年不灭的梦想,她是倚栏女子无尽的相思 。爱极她的暗香隐隐,“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爱极她的低眉浅唱,“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爱极她的伤绪撩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爱极她幽思无限,“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多谢悲情灵感,乃有颓废诗词 。
有一种至美叫冷艳,有一种风度叫忧伤 。
抱庸简介:抱庸者,糊涂人,禀性天真,多愁善感 。妄将家国为任,惯以风流而居 。恃才傲物,不入时流,自命非凡,难脱世故 。怀图高远,习乃尰以请缨,志气干云,效仲升而投笔 。虚度有限之年,枉做无实之梦,荒逮有趣之奇,空书无用之文 。或德或怨,亦仁亦恶,半真半假,可有可无 。

宋词美在哪里,读宋词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吗?

文章插图
看了这个问题,我想,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难道是:“腹有宋词气自华”吗?难道我记错了??!
兄弟,别骗我,我读书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