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大学士是什么级别?

没有“翰林院大学士”,只有“翰林学士”和“大学士”,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 。此外,明清翰林院里还有学士、掌院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官职,这些都是有区别的,要一步步说明 。
一、学士

翰林院大学士是什么级别?

文章插图
(十八学士)

解释这个问题,必须先说说学士 。和现在的学位不同,古代学士作为一种官职,始创于南北朝,负责掌管典礼、编撰各类文字资料 。学士的名称与他们所在部门或者执行的工作有关 。北齐为文林馆学士,北周为麟趾殿学士,这都是学士所在部门 。南朝梁有抄撰学士,说明主要任务是抄写、撰写 。隋朝有东宫学士,负责教导太子 。唐朝建立后,高祖武德年间李世民曾设文学馆,著名的十八学士就在文学馆之中任职 。李世民即位后设弘文馆学士等等 。这些官员级别各不相同 。
二、翰林学士
翰林院大学士是什么级别?

文章插图

(白居易曾为翰林学士)
唐高宗乾封年间开始,设翰林院,命文士在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书 。但当时这些人叫做“北门学士” 。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在翰林院外又设翰林学士院,自此,掌起草诏书的官员称翰林学士,在翰林学士院中任职 。而翰林院中的人称之为翰林供奉,没有具体职权 。翰林学士虽然执掌起草诏书之权,但他们起草的是直接由内庭发出的诏书,与外朝发出的正式诏书有区别,所以外朝发诏书的中书舍人是正五品官,但翰林学士却没有品级,不算正式官职 。不过,由于是天子近臣,在各种朝政方面会向皇帝提出建议 。这些翰林学士一旦授予官职,往往飞黄腾达,许多都能做到宰相 。
五代和宋代,基本延续唐朝的传统,翰林学士负责制诰,其中又分为两级 。资历高深的叫做翰林学士承旨,不常设,这个官阶很高,有正三品;低一些的叫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书,一般为兼职,五品;此外还有了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后来被改为侍读、侍讲,成为侍讲为侍从以上兼职,正七品 。宋代以后,就不再有直接叫“翰林学士”的官职了 。
三、明清翰林院的学士、掌院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翰林院大学士是什么级别?

文章插图

翰林学士这个官职没有了,翰林院却保留了下来,不过宋朝以后,翰林院不再参与政务,主要任务就在于修撰典籍、史书,以及陪伴皇帝、皇子等读书,为他们讲解书籍 。翰林院长官称“学士”(不能叫翰林学士,只能叫翰林院学士),正五品,副长官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一人(从五品) 。翰林院还有个功能是培养人才,科举考试优异者入翰林院成为定例,这些人被称为“翰林” 。如每科状元会担任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和探花会担任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其他优异者为庶吉士(无品级) 。庶吉士一年后再经过考试,优异的留翰林院任编修或检讨(从七品) 。这些翰林外放后做官比没当过翰林的人起点更高 。当然,这些人都不能称作“学士”,只能叫“翰林” 。
到了清代,基本延续明代翰林院的格局,稍有变化的是翰林院长官改称“掌院学士”,品级高升为从二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品级为从四品 。值得一提的是,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之下还有两个官员称为“侍读”、“侍讲”,从五品,跟那两个学士是不一样的 。
四、大学士
最后就说大学士了,一个“大”字,加上就是天壤之别 。历朝历代,大学士基本都是宰相兼任,跟翰林院那些只负责学问方面的读书人完全不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