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十分看重乾隆这个孙子,乾隆有什么过人之处?( 四 )


雍正帝
康熙晚年虽有过失,但历史证明他最终还是选对了继承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的过失 。雍正即位后没有辜负康熙对他的信任,在位十三年刷新吏治推行新政,使大清止住了下滑趋势,起到了程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的乾隆登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华正茂的乾隆经过康熙时期的学习、雍正时期的历练,即位后励精图治,使康乾盛世达到了顶峰 。三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如同一场接力赛,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
乾隆帝
康熙有97个孙子,最喜欢弘历(乾隆),是因为弘历聪明好学,面相极佳,八字贵不可言,勇敢无畏 。
康熙教子有方,有才干的儿子就有十多个,勾心斗角,争做太子,弄的老皇帝心烦意乱 。唯有四儿子胤禛,表面上看起来恬淡无争,喜欢佛学 。
胤禛家有牡丹园,花开正艳,胤禛经常请康熙过府赏花,在四儿子这里,康熙得到了难得的安宁和少有的家庭温暖 。
在这里他遇到了弘历,发现了弘历有很多优点 。
一、聪明伶俐,答对得体 。
弘历自幼聪明,好学,雍正非常喜欢他 。特意把四儿子弘历和五儿子弘昼,叫出来给爷爷康熙请安 。
康熙看弘历长身玉立,目似朗星,聪明伶俐,非常喜欢他 。
祖孙二人相谈甚欢,弘历不骄不躁,对皇爷爷的问题对答如流,应对得法 。康熙当场说,这孩子长大后必然是有福之人 。
二、弘历面相极佳,八字极贵
第一次见面,康熙就发觉弘历面相极佳,大贵之相 。后来特意要走了弘历的生辰八字,请京城最有名的罗瞎子推算八字,得出极贵高寿的断语 。
康熙自己也懂面相、八字,看了之后觉得罗瞎子说的很对 。
于是,将弘历接入宫中学习,有时候亲自辅导弘历的课业情况 。祖孙俩人形影不离 。康熙批阅奏折、讨论国家大事,都让弘历参与,完全就是培养继承人的架势 。
三、箭法高超,勇敢杀熊
康熙带着皇子皇孙经常射猎,弘历的箭法高超,得到了皇爷爷的夸奖 。有一次,康熙击中了一只大黑熊,大黑熊倒地不起,好像是死了 。
康熙让弘历上前查看,弘历遵命前往,突然大黑熊站立起来,举起双掌砸向弘历 。弘历赶紧从腰间抽出短剑,刺死了黑熊 。
康熙大惊之余,觉得这个孙子勇敢,而且有大福,就倾向于传位给胤禛,这样大清就有三代圣君了 。
后来有人评论,雍正能在康熙十几个儿子中胜出,好儿子弘历是给他加了分的 。
这是我在悟空问答的第133篇文章,如果你喜欢,请加关注,查看我前面的132篇文章 。
每日三更,敬请关注 。
从小就显示出与其他阿哥的不同之处 。可能是受到电影电视剧的影响,我对乾隆的感觉是聪慧,机灵,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懂得仁义,礼智信 。不过坊间也说,清朝就是从乾隆开始衰败的 。让历史去评判吧 。
康熙六十一年,爱新觉罗家族中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首次见面了 。不过弘历当时年仅十二岁,他不可能了解这次偶然的会面对自己乃至对国家将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 。那是康熙生命中最后一个春天,圆明园牡丹台前数百本牡丹开得正艳 。雍亲王提出请父皇来家中赏牡丹,老皇帝欣然应允 。老皇帝愿意到胤禛家里来坐坐,因为在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当中,只有这个四阿哥从来没有表现出对皇位的特别渴望,也似乎没有参与任何与竞争储位有关的阴谋 。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四,擅长草书,精研佛法,在别的皇子为皇位打破头的时候,他却坐在书斋中修身养性,一派闲云野鹤之姿 。不过,四十四岁的雍亲王也并非平庸之辈 。皇帝偶尔交给他一些临时任务,比如安排太后丧事,清查仓米发放弊端等,他都完成得迅速周到,给皇帝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冯尔康《雍正传》)康熙晚年,经常到四阿哥的赐园中去散心游玩 。据《清圣祖实录》统计,皇帝晚年共幸临胤禛的赐园圆明园十一次 。除了胤祉外,其他皇子从来没有享受到过这样的恩荣 。这当然是因为四阿哥的家让他感到安全和放松 。三月十二日傍晚,皇帝驾临牡丹台,把酒临风,1心情愉快 。很多历史学家都说,把弘历介绍给康熙,是雍亲王精心策划的一个步骤 。不过康熙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在父子闲聊之际,胤禛闲闲地提起:"您的两个孙子打生下来还没机会见到圣颜呢 。"老皇帝随口答道:"好啊!上次我听侍卫说你有个儿子书读得很好 。把他们俩叫出来我看看 。"长到十多岁,孙子才有机会见到祖父,这在爱新觉罗家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因为康熙皇帝的孙子实在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政务缠身的老皇帝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 。一见到这两个孩子,老皇帝不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弟弟弘昼没有给皇帝留下太深的印象,但哥哥弘历却让康熙过目难忘 。这孩子相当与众不同 。他身材颀长,容貌清秀 。特别是两只秋水般澄澈的眼睛里流动着不同寻常的灵气与沉静 。刚才行礼的时候,皇帝注意到他一举一动既敏捷得体,又不慌不忙,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孩子常有的紧张局促 。跟在他身后的同岁的弟弟弘昼就明显拘束很多 。凭着丰富的阅人经验,老皇帝确信这个孩子与众不同 。他慈爱地招招手,让弘历站到自己面前,询问起他的功课 。弘历落落大方地背了几段经书,从头到尾清晰地讲解了一遍 。一阵喜悦攫住了康熙的心脏 。他见过的所有孙子当中,这一个无疑是最出色的 。过了几天,老皇帝派太监来到圆明园,命雍亲王写下弘历的"八字",呈皇帝亲阅 。又过了几天,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吃了一顿饭后,宣布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要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 。(《清圣祖实录》、《乐善堂全集定本》)二在康熙众多的孙子中,弘历本来是极不起眼的一个 。他于康熙五十年(1711)诞生于北京城内的雍亲王府 。母亲是二十岁的普通格格钮祜鲁氏 。曾经有许多历史学家误以为乾隆的生母是大家闺秀,是因为她姓"钮祜鲁氏" 。确实,有清一代"钮祜鲁氏"被列为"八大家",是最有名的姓氏之一 。这个姓氏名臣辈出,也出过许多后妃 。然而,"八大家"之中的"钮祜鲁氏",确切地说,是指开国元勋额亦都一支 。而乾隆的母亲之先祖,只是额亦都的一个命运平庸的叔伯兄弟,叫额亦腾 。这一支开国以来没出过什么大人物,到了乾隆母亲的祖父一代,甚至沦落成了一介白丁 。乾隆的外祖父凌柱,最高官职也不过是"四品典仪",估计是父随女贵而取得的闲职 。从种种迹象推断,十三岁的钮祜鲁氏进入雍亲王府时,只是一个普通的丫头,干些端茶倒水之类的杂活 。直到康熙四十九年的某一天,精力十足而又无所事事的雍亲王不经意间发现这个入府六年的丫头已经长大成人--十九岁的她高大健壮,虽然面貌不过中人以上,但是身材异常丰腴饱满,青春光彩难以掩抑 。三十二岁的亲王感觉自己身体里突然腾起一股犀利的欲望 。土地很肥沃,第二年就结果了 。乾隆皇帝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玉牒》) 。因为母亲身份太低,这个孩子的出生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多大关注 。但是这孩子的八字却有些不同寻常 。清代档案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康熙六十年六月,四川总督年羹尧入京办事,皇帝命他找京城的"名算"罗瞎子推算某事 。年听说这个罗瞎子为人四处招摇,且有病在身,就没去找他算 。皇帝在他汇报此事的折子上批道:"此人原有不老诚,但占得还算他好 。"(《掌故丛编·年羹尧折》)可见,皇帝是这个瞎子的老主顾兼粉丝 。"八字"推命即是以一个人出生时间的年月日时,来推断人生发展的结果 。在今天来看,这当然是彻头彻尾的迷信 。可是,在过去,这些迷信往往在偶然中决定了历史之车的走向 。乾隆的八字即是如此 。1929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中,有乾隆生辰八字及康熙六十一年时人批语 。内容如下:乾隆八字: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 。批语:庚金生于仲秋,阳刃之格,金遇旺乡,重重带劫,用火为奇最美,时干透煞,乃为火焰秋金,铸作剑锋之器 。格局清奇,生成富贵福禄天然 。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冲,又美伤官,驾煞反成大格 。书云:子午酉卯成大格,文武经邦,为人聪秀,作事能为 。连运行乙未 。甲午,癸巳身旺,泄制为奇,俱以为美 。此命贵富天然,这是不用说 。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 。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 。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 。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 。柱中四正成格祯祥,别的不用问 。很明显,这个批语是算命先生写的 。中国古代的命相之理,有一套固定的推算方法 。按命相理论,乾隆八字,天干庚辛丙丁,火炼秋金,是天赋甚厚的强势命造,术语称为"身旺";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男命得之,为驷马乘风,主大富贵 。也许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八字让康熙做出了将弘历养育宫中的决定 。三乾隆皇帝的基因,得自他父亲的那一半非常优秀自不待言 。爱新觉罗家族的出色素质在此前历代皇帝身上已经体现无余 。极高的智商、强大的自制力、无穷的精力、无比精明的头脑、难以扼制的进取精神,乾隆身上这些素质主要应该都是得自父系 。乾隆母亲孝圣宪皇后从母亲身上得到的,是支撑这些精神因素的强大身体基础 。乾隆皇帝体格之健壮,寿元之高厚,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绝无仅有 。在乾隆以前,五位皇帝平均寿命为五十四岁,而乾隆活到八十九岁,比其祖先的平均年龄高三十五岁 。在兄弟当中,乾隆也最为长寿 。他兄弟九人,均与他异母 。其中夭折者五,活下来的最长寿者也不过六十岁,独乾隆皇帝一枝独秀,这不能不说与其母的遗传因素有关 。出身平民家庭的钮祜鲁氏身上完整地保存了满洲人在白山黑水中陶铸起来的强壮和"皮实" 。传世的清宫"慈宁燕喜图"中有老年钮祜鲁氏的画像,画面上的老太太方面大耳,心宽体胖 。与那些出生富贵人家的后妃比起来,钮祜鲁氏身体强健,生性好玩好动 。乾隆皇帝登基后,每次出巡,都要带老太太一起走:她生前赶上的四次南巡,一次也没落下 。老太太一生还曾经三游五台,三登泰山,还到过嵩山 。至于避暑山庄,那更是去了无数次 。去世前一年,以八十五岁高龄,仍然跟着乾隆登上了泰山,步履甚健 。雍正弓马平常,中年后经常闹病 。而乾隆天生擅长运动,敏捷性和平衡性极佳,各种兵器,上手很快,武功骑射,在清代诸帝中首屈一指 。他终生好动,不乐安居,四处巡游,以至有"马上皇帝"之称 。活到八十九岁,一生没有生过大病 。在位六十四年,天天处理奏章,日理万机,很少感觉疲倦 。这应该是得自母亲一系的遗传 。四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从避暑山庄回京后两个月,猝然崩逝于畅春园 。《清高宗实录》卷一说:乾隆继承皇位是"圣祖深爱神知,默定于前;世宗垂裕谷诒,周注于后" 。乾隆也说,康熙当时之所以叫出他的生母来相相面,也是因为起了托付之意:"即今仰窥皇祖恩意,似已知予异日可以付托,因欲豫观圣母福相也 。"(《乾隆御制诗初集》)这个说法也许有所夸大,不过在传位于胤禛的决定中,弘历肯定起了作用 。对于这个儿子,雍正心底有一种特殊的感念之情 。当年十二月,朝鲜国大臣金演在与清王朝的外事交往中听到了这样的消息:康熙皇帝病剧,知其不能起,召来阁老马齐,对他说:"我的第四子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 。胤禛第二子弘历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乃以为君臣不易之道,平治天下之要,训诫胤禛 。解脱其头项所挂念珠,对胤禛说:"此乃顺治皇帝临终时赐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言讫而逝 。(《朝鲜李朝实录》)有人说这个记载不尽可靠 。不过,已经远传到朝鲜,可见这个传闻传播之广,也可见在雍正刚刚继位之际,未来的乾隆皇帝的大名以及其与祖父的特殊关系就已经广为全国所知 。从雍正登基之时,弘历就已经成为太子的第一人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雍正元年正月十一,雍正皇帝即位后首次前往天坛,举行祈谷大典 。还宫后,雍正把弘历召到养心殿,赐给他一块肉,让他吃掉,此外没再说一句话 。弘历默默吃掉这块肉,味道十分鲜美,不过分辨不出是什么肉 。乖巧的他吃完肉后,也没有多说话,就退了出来 。不过此事给了他极深的印象 。因为在此之前,不论什么事,父亲对他和弟弟弘昼同是同等对待 。而这次只独独召见他一人,并且是在刚刚从天坛回来之后,显然是有深意的 。从那时起,聪明的弘历就已经知道自己被父亲默定为太子 。(《乾隆御制诗五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