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这段话,出自卡尔.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可以说,此话凝聚了马克思的全部理想和精神 。也许正因为如此,在他1883年3月14日逝世后,他所安葬的伦敦北郊海格特公墓的墓碑上,以金字铭刻的也是这段话——
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呢?
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们”指的是谁?可以理解为包括了古希腊以来的众多哲学家,但主要指的是德国的谢林、费尔巴哈、黑格尔等 。
马克思的态度很明确,他不反对用哲学来解释世界 。其实,谢林、费尔巴哈和黑格尔也并非毫无改变世界的想法和主张 。问题在于,他们的哲学,亦即他们的“理论态度”,决定了他们解释世界的态度,从而决定他们对于改变世界无所作为的态度 。
马克思认为,秉持这样的“理论态度”,最后只会陷入单纯解释世界的泥潭 。
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超越了以往哲学家们的“理论态度”,提出了“实践的立场”,给哲学赋予了明确的实践特点 。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有两个马克思——青年马克思和后来的马克思 。所谓“青年马克思”,是说他曾深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 。
不去探究这种评价的对错 。但的确,马克思明确提出自己的哲学观点,是在30岁左右 。
写于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最早提出了哲学的实践观 。
1845年,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了上面这段话 。
【如何理解“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同年的《神圣家族》,以及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 。
1848年,他所著的《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又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完善 。严格来说,马克思没有独立的哲学和辩证法专著 。他的哲学理论及观点,都是与探讨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
这种结合的集大成体现,是马克思从1843年开始思考,到1867年首版出版的《资本论》 。
这部著作,不是一部单纯的经济学著作或哲学著作,而是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这“三大批判”的统一;也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神圣家族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和“哥达纲领批判”的统一 。
当代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说,要到《资本论》中去阅读马克思的真正哲学 。《资本论》里的哲学,就是取代黑格尔“精神辩证法”的“资本辩证法”;取代“精神现象学”的“资本现象学”;取代斯密和李嘉图“资本政治经济学”的“劳动政治经济学” 。
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哲学全书” 。其“哲学”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实证科学”——非批判的实证正义;也不同于古典哲学的“思辨哲学”——非批判的唯心主义 。而是将二者有机的结合——作为“批判的实证主义”的“政治哲学”著作 。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写了《实践论》一书 。书中总结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大损失的教训 。并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社会实践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其中阶级斗争给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