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对不对呢?( 三 )


李约瑟是我敬重的人,但他说的那句话,我不但不认同,而且觉得是谬论!完全的本未倒置了,请问,道家来源于何?无中华先民先贤的不懈开耕,东方蛮荒上怎会盛开岀灿烂的中华文明之花,没有中华文明的孕育,哪来的诸子百家,更遑论道家思想!这样绝对的说法,十分十分的不妥,这和"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提法有的一拚 。都是夸大了"流",而否定了"源",这样极端的提法当摈弃!
此言颇有道理,老子言:人为天,天为道,道法自然 。这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中国原是农耕社会,农业是国之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根据四季变化,适時播种,耕耘,收获,根据风云变幻,物候特征,了解天气趋势,趋利避害,这些都受益于道家天人合一,顺乎自然客观规律的思想 。
李约瑟或许是西方最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人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科技及相关方面,他的《中国科技史》更是独步世界许多年 。但是他对中国所关注的主要是“科技”,而且对中国诸方面的评价也主要是从科技一个方面或单一的角度,这就很难避免偏颇乃至误判 。如这句“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这种评价就明显带有个人的偏好,而不是客观事实 。
中国这棵大树,根深叶茂,花枝招展几十个世纪,其最为绚丽的花中,或最为深粗的根中,道家当然是最为重要之一,但同样重要的根和花还有儒家、法家、阴阳家等,即使没有道家,当然会少了一些重要的或独特的花,但这个树也不至于烂掉 。有儒家、阴阳家、法家等多家理论在,中国文化仍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只是会有一些不同的枝叶,中国文化将会是与现在不同的另一幅面孔 。
讨论道家的重要性,这里需要先看看为什么李约瑟如此看重道家,而不是儒家、法家等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其他学派 。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提出了:“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据此,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不久成为举世闻名,尤其是中国人人皆知的“李约瑟难题” 。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很发达,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举一个更为具体的例子:为什么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火药鞭炮,却一直没有发明出炸药乃至枪炮?简单地说,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人很早就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中的人们着力于庄稼的耕种收成,而不注重杀戮,崇尚和平而反对杀戮,所以不重视创造屠杀器具,尤其是大规模杀戮的武器 。
讨论道家,不能不谈儒家,因为在中国两千年历史上,儒道对中国人来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存在,即所谓:入世为儒,出世为道 。西方人的一种翻译更为形象,再译回中文就是:白天为儒,晚上为道 。由此也可以看出,儒家和道家是中国近两千多年来历史上最为重要,相辅相成的两大思想体系,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这棵大树的两根主根 。
形象一些说,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和道家犹如一对夫妻,形影不离两千多年 。有时道家在外抛头露面多一些,如汉朝初年景文帝时期,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儒家主外,道家主内 。也就是俗话说的,儒家主阳,道家主阴 。儒家学说主阳刚,强调入世干政;道家学说主阴柔,强调出世无为,以柔克刚 。这两者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似乎是对立的,其实是互补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经过大动乱和改朝换代,新王朝建立以后,其开国之君大都会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因此采纳道家“无为而治”的办法,遵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家治国理念 。例如经过战争动乱后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就一直遵循“黄老之道”,行“南面之术”,与民休息,不久就达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的目的,出现了“文景之治” 。在隋末战乱后建立起来的唐朝初年,同样遵法老子之道,从而不久就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开创了盛唐伟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