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国际肥胖专题组亚太工作组在香港发布了亚太地区肥胖症指南,亚洲人以BMI 18.5~22.9为正常,≥23为超重,≥25为肥胖,明显低于欧洲标准 。老孙今年50岁,是一家大酒店的副经理 。他有一位贤惠的夫人和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家庭和谐,事业兴旺,经常引来不少羡慕的目光 。他养尊处优,常以“美食家”自诩,在日常应酬和业务往来中,难免酒店歌厅,筹觥交错,过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 。渐渐地,他那肚子也就—步步地挺了起来,并赢得了“将军肚”的美誉 。
一次,他和他的一位医生朋友——他的中学同学,在赴京的火车上不期而遇 。在一阵热烈的叙旧之后,医生竟然饶有兴趣地伸出了手掌,拍着他的肚皮说,“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老同学,‘将军未到,肚皮先行’,有水平!不过,我不得不提醒你,这是典型的腹型肥胖,这可不是‘发福’,而是一种疾病的危险信号 。”
“有点危言耸听吧,我1米8的个头,体重85公斤,并不太胖,不就是肚皮底下多了点板油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老同学,我不是开玩笑 。就亚洲人而言,即使体重正常的‘将军肚’,也完全可能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脂紊乱、胆囊疾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以及肿瘤等,如果再合并了超重或肥胖,那就是火上加油了 。这里顺便计算一下你的体重指数:85/3.24=26.2 。按中国人的标准,你已经进入超重行列了 。要紧的是,你我都算是‘候补老头’,面对心血管疾病猖狂蔓延的势头,应当未雨绸缪,及早防治 。”
听了这一番推心置腹的劝导,老孙如梦初醒,他下意识地摸着肚子,往日那种“引以为荣”的感觉一下子消失殆尽,使他自惭形秽 。
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医院作体格检查 。检查结果也无情地显示:老孙确已患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胆结石和葡萄糖耐量低下等多种疾病 。
【小心“将军肚”的危险讯号】怎么确定肥胖和腹型肥胖呢?
为了能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肥胖的方法,学者们曾经提出过不同的公式,但获得国际公认并广泛应用于科研领域的是测定体重指数(BMI)的方法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
2000年2月,国际肥胖专题组亚太工作组在香港发布了亚太地区肥胖症指南,亚洲人以BMI 18.5~22.9为正常,≥23为超重,≥25为肥胖,明显低于欧洲标准 。考虑到亚洲人腹型肥胖多见,单用BMI判断肥胖症将使很多亚洲人漏诊 。
而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以欧洲人为基础的男性腰围≥94厘米、女性≥80厘米为腹型肥胖的标准,并不适合于亚洲人 。根据对香港、新加坡和毛里求斯印地安人的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以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腹型肥胖的标准 。
但国内学者认为,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标准 。近2年来,北京阜外医院周北凡教授等专家,对我国14组35~59岁的2万人群所作的抽样调查结果得出结论,中国人体重指数以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中国男性腰围应控制在85厘米以内(80~85厘米为超重,≥85厘米为腹型肥胖) ;女性的腰围则应控制在80厘米以内(75~80厘米为超重,≥80厘米为腹型肥胖) 。怎样测定腰围呢?正确的方法是测量剑突与脐之间最小水平的周长 。虽然,腰臀比也可以用作评定腹部脂肪的指标,但WHO 1998年建议应首选腰围 。腰围的下降,即使不伴有体重的降低,也能显著降低疾病的危险性 。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许可不得转载 。)
- 春节健身莫“恶补”
- 享“瘦”感觉
- “女忙人”的省时瘦身3招
- 年轻人如何让体形更好看的健身计划
- 猫咪伸展操 “懒懒”的减肥
- “低热量糖类均衡饮食”减肥法
- 饮食减肥:最妙是“自然”
- 十款塑身最快的减肥食谱
- 腰酸背痛睡不好,湿邪困体有征兆!打开身体“水龙头”,排出湿气
- 米歇尔“计划”要求女儿去减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