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调平和的嘉兴方言文化

【语调平和的嘉兴方言文化】方言作为流动着的有声文化遗产 , 是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长河中璀璨的星辉 。嘉兴方言是嘉兴文化的活化石 , 承载了嘉兴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 , 呈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方风采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 , 越来越嘉兴本地人不会讲嘉兴方言 , 但嘉兴方言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 。
嘉兴话 , 俗称“嘉兴闲话” 。是一种吴语方言 , 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和北吴其他方言如苏州话、上海话、湖州话、绍兴话、杭州话等基本能互通 。
吴语与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 , 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 。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 , 具有七种声调 , 保留了入声 。在听觉上 , 一种方言如果语速过快 , 抑扬顿挫过强 , 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硬” , 如宁波话;但如果语速过慢 , 缺乏明显的抑扬顿挫 , 我们往往称这种话“太侉” , 如河南活 。嘉兴话和苏州话一样 , 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 , 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 , 在发音上 , 感觉是较靠前靠上 , 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 。
随着推普大潮的到来 , 吴语在嘉兴日渐式微 , 不少嘉兴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嘉兴话就是吴语 。在嘉兴常有老人抱怨 , 孙子孙女不会说土话(嘉兴人对本地吴语的称呼)导致感情交流出现障碍 , 更有甚者因此而引发家庭内部矛盾 。由于强制推普 , 导致很多嘉兴孩子失去了学习吴语的机会和途径 。吴越文化的概念在新一代嘉兴孩子心中已经消散 。
吴语的断代问题让不少持不同意见的的热心人士极为忧虑 , 近年于江南一带 , 有热心人士发出“保护吴语”、“教孩子说吴语”、“留住江南文化的根”、“尊重文化多样性”等呼声 , 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接连有吴语喜爱好者进行宣传保护吴语的活动 , 嘉兴本地也渐渐有一些小规模的保护和研究吴语的团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