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进行耐热锻炼正当时

五一过后,天气一天天热了 。人体的热耐受能力与热应激蛋白有关,而这种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与受热程度和受热时间有关 。如果现在能每天抽出一小时进行耐热锻炼,就能应对随后到来的酷暑 。
夏天的气候标准是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 。依据这个标准,我国大部分地区从五月开始就进入夏季,这当然是初夏,而最热的七八月份才是盛夏 。在盛夏酷暑的日子里,高温环境对人体是个严峻的考验 。在南亚一些国家,每年至少都有数百人死于盛夏热浪的袭击 。但同样是面对热浪,为什么有些人受到的影响较小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的热耐受能力的不同所致 。所谓热耐受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指机体对热的忍耐能力,主要表现在生物体在接触“亚致死高温”后产生的耐受性 。同样是高热条件,捱过去的人,其耐热能力较高;而耐受能力低的人,这种高热条件则可能是致命的 。
许多实验证实,人体的热耐受能力与热应激蛋白有关,而这种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与受热程度和受热时间有关 。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激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以后再进入高温环境中,人体细胞的受损程度就会明显减轻 。进一步的研究还揭示,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以达到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目的 。而初夏这一时段,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正好符合“逐渐升高”的特点,所以是进行耐热锻炼的最好时机 。
上述的实验和研究结果,和我们祖先倡导的“春捂”不谋而合 。阳历之五月份,其实也在古人“阳春三月”涵盖的范围 。“春捂”这一养生健体之道,意思是“虽然大地回春,天气变暖,但仍要多穿些衣服,被子也要盖厚一点” 。春天多捂一捂,一方面是对刚刚过去的冬天气候进行延续性的适应;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耐热锻炼,使得人体能自然适应即将到来的炎热的夏季 。
初夏进行耐热锻炼还有具体的办法:每天抽出一小时左右进行室外活动,可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气温在25℃左右、湿度在70%以下的环境,进行散步、跑步、体操、拳术等锻炼项目 。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目的,以提高机体的散热功能 。但也不可过分,尤其当气温高于28℃、湿度高于75%时,要减轻运动量,以防中暑 。
【初夏进行耐热锻炼正当时】同时,在这一时段内,在室内要尽可能地不用电风扇、空调,使得室内温度经常保持在22℃以上,湿度保持在60%左右 。经过初夏一个多月的耐热锻炼,盛夏来临之时,即使室内气温在28℃-31℃,室外气温在36℃-39℃以上,人体也不会感觉太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