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 。苏州市端午节的汉族民间习俗,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 。江苏文化博大精深,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江苏省的端午节习俗 。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苏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节前夕,在苏州小巷深处,朱门半掩,厅堂里妯娌婆媳团团围坐,或者就在弹石路边,小藤椅几张围拢来,满目青绿的箬叶,糯米的晶莹,傍晚,就飘来了香气,还有要好乡邻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艺,味道咸淡,卖相如何,这是现代人生活里难得的悠远古风,是苏州人津津乐道的佐餐美食 。
龙舟竞渡
苏州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 。《事物原始》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 。”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 。
苏州龙舟竞渡的最早起源当为“胥门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 。清代诗人邵长蘅有“五月胥江怒,水嬉欢竞渡”的咏叹 。到清朝,苏州端午龙舟竞渡盛极一时,地点众多,“龙船,阊、胥两门,南、北两濠及枫桥西路水滨皆有之 。”
端午风俗无论南北,都有龙事,只是北方用以祈雨,而南方模拟竞渡 。南北朝时,竞渡习俗广泛传播,唐敬宗曾下诏命地方官修造龙舟二十艘,宋太宗淳化三年到开封金明池观看竞渡 。明清两代,宫廷中端午龙舟表演 。清代自顺治康熙起,每年端午,大都要在西苑以龙舟竞渡酬节 。
喝雄黄酒
五月自古被称为毒月、恶月,百事多有禁忌 。道观,寺庙向施主赠送佩带符篆等物,以避毒邪 。因为艾草、菖蒲以及雄黄都有驱虫杀毒作用,过端午节洗艾水澡、悬艾、缠五色丝、饮雄黄酒等,成了普遍的习俗,都是为了驱邪消灾 。
【江苏端午节风俗习惯盘点】佩挂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亦称佩帏、容臭 。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端午节,苏州风俗要戴香囊 。吴中风俗历来竞尚丽巧,旧时绣制香囊是一项极重要的女红,每到端午节前夕,闺阁女子媳妇妯娌们就要早做准备,在自己做好的香囊上设计好新奇的文饰,再巧加刺绣,有十二生肖、狮子、双鱼、盘肠、花草、珍禽、瑞兽、蔬菜、瓜果等吉祥图案,香囊形状则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棱角形、鸡心形、菱形、斗形、月牙形、扇面形等等,上绣有花、草、虫、鸟及罗汉钱等,款式极为精美,或者用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
香囊多以棉布、丝绸为材,工艺讲究,需裁剪、刺绣、挖补、粘贴、缠绕,闺阁中各展手段显示本领,争奇斗巧,一旦完成,到时候拿出来交流品评,互相馈赠,“兰闺彩伴,各赌针神,炫巽争奇,互相投赠,新制日增 。”
端午香囊常用中草药除了雄黄,朱砂、香药外,还有其他中药材,如化浊驱瘟的苍术、白芷、菖蒲、冰片、牛黄、川芎、辛夷、艾草等 。还有另类的蚌粉,如《岁时杂记》“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 。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
旧俗,过了端午节就会把佩戴过的香囊扔掉,以弃除瘟病,今不多见 。
悬挂菖蒲
苏州人家端午节在家门口一般都要挂艾草、菖蒲,大蒜,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许多家庭还要将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药大蒜让孩子随身携带 。端午节时,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百毒齐出,蚊虫滋生,疫病增多 。
- 江苏宿迁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特别的
- 胡瓜女儿自爆减肥70斤
- 2021年,俄罗斯GDP总量111.51万亿卢布!比山东多,比江苏、广东少?
- 江苏省会城市叫什么
- 中超冠军,江苏足球俱乐部自即日起停止运营,到底是在打谁的脸?
-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叶草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
- 泰州属于哪个省
- 雄黄酒是什么节日
-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 上海周边哪里好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