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成了骂人的话?

前不久报名学习,老师给每个人编了号,我看了看,我是250号 。刚开始看到这数字,心想怎么这么巧?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成了骂人的话?】后来一想总要有一个人是250,为什么不是我呢?就默默地将编号改成了250+网名的格式 。心里思忖着只要我不说,静悄悄地也就过去了 。
没想到群里不一会儿却因这个250热闹了起来 。有人建议说怎么没有避开这个数字,有人建议换成2500,或换成25000……
250,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是怎样的不堪或不吉利?我很好奇,百度了下: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成了骂人的话?

文章插图
原来“二百五”是指说话做事傻里傻气,莽撞,好出洋相的人 。说得白话一点,就是憨包一个 。
憨就憨吧,也没什么,看来我这250心里,“二百五”是当定了 。
这么多数字,为什么只有二百五成了骂人的代名词?虽然有书君觉得名字只是一个代名词,当当250也没什么,心中还是有疑惑的 。
为此有书君追本溯源,想一探真相,当得知其来历后,再也不愿当250了 。
为什么呢,且看两个故事: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六国帅印的苏秦竟然被人暗杀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铁定的军事纪律,谁有这样的胆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让齐王大怒 。
为了替苏秦报仇,他让人割下苏秦的头,挂在城门上,并贴了悬赏广告 。说苏秦是内奸,杀得好,为了惩奸扬忠,决定悬赏千两黄金,望杀人英雄前来领赏 。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成了骂人的话?

文章插图
告示一贴出,就有四个人来邀功,坚持说苏秦是自己杀的 。齐王问千两黄金他们怎么分,他们说每人250 。这下齐王火了,怒喝:“把这四个‘二百五’拖出去砍了” 。

在科举时代,有一考试多年的秀才,从十七八岁开始科考,考到结了婚,考到生了孩子,考到有了两个孩子 。
当一个孩子五六岁,另一个孩子七八岁时,还是没考上举人 。心想不能误了孩子,家中又不是太宽裕 。于是决定不考了,自己教孩子 。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成了骂人的话?

文章插图
他给他的这两个孩子大的取名叫成事,小的取名叫败事 。
有一天,他要出门了 。于是给两个孩子布置了作业 。要求成事写300遍,败事写200遍 。回来后,他检查作业 。
发现成事只完成了250,而败事也完成了250 。于是感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都是二百五啊!
后来发展到现在,当一个人做事不能恰如其分,还带来坏影响时,就会说他是一个“二百五”,因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看来这个“二百五”当不得,有书君再大度,也不能拿自己名声说事 。于是在群里郑重申明:我不是250,我是2500 。
后来细思极恐,还是觉得不妙,于是向助教申请退出进阶班群,留了一级到了基础班 。重新分号时没想到是150,群里不足200人 。看着这个150,有书君哑然失笑,还好,总比“二百五”好多了!
这个250,虽是一个代号,能避就避吧,免得带来心理阴影 。
不是有个心里暗示效应么,如果久而久之真成了“二百五”,那就真成了罪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
二百五是一句骂人的话,这是举国周知的,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成了骂人的话?

文章插图
二百五指的是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好出洋相的人都有可能获此“殊荣”,从这点来看,二百五虽不是什么褒义词,但贬义的成分不算太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