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痛片属于复方解热镇痛药,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和苯巴比妥,其中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是解热镇痛药,其作用机制与布洛芬相似 。咖啡因为中枢兴奋剂,能兴奋中枢大脑皮层,收缩脑血管,苯巴比妥为镇静催眠药,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等作用,这两种药物都可增强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的镇痛效果,苯巴比妥还能预防发热所致的惊厥 。
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的毒性较大,氨基比林不仅可引起多汗、皮疹、发热、口腔炎和咽喉痛等副作用,还可引起剥脱性皮炎、中性粒细胞缺乏,龟头糜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副作用 。非那西丁可损害肾脏,严重者可导致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肾盂痛、膀胱痛、肝损害、视网膜损伤、溶血,少数患者可诱发肾盂癌、膀胱癌、急性肾衰竭和尿毒症,并且长期使用还可引起对非那西丁的依赖 。
欧美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禁用了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或只作为兽药使用,我国卫生部1982 年已颁布淘汰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单方制剂,但去痛片等含有以上成分的复方解热镇痛药仍在使用,所以这些复方制剂绝不可滥用 。目前,临床上对于去痛片的使用指征为仅在病情危重,且无其他有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使用,在药品供应齐全的今天,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所以去痛片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 。
最后,布洛芬常见胃肠道副作用,偶见神经系统副作用,去痛片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肾乳头坏死,甚至诱发肾盂癌及膀胱癌,并且长期使用还可导致依赖 。因此,去痛片的副作用更大,绝不可滥用 。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尽管去痛片与布洛芬都可以用于轻中度疼痛的镇痛,但是它俩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
首先,去痛片属于复方制剂,每片去痛片中含有氨基比林150毫克,非那西丁150毫克,咖啡因50毫克,苯巴比妥15毫克 。
布洛芬是单方制剂,其成分每片含有布洛芬100毫克 。
其次,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 。
而去痛片中的氨基比林属于吡唑酮类解热镇痛抗炎药;非那西丁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抗炎药 。
咖啡因属于中枢神经兴奋药,能兴奋大脑,提高敏感性,收缩脑血管作用,去痛片中的添加咖啡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缓解头痛的效果 。
去痛片中的苯巴比妥主要起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 。
那么,去痛片与布洛芬这2个药物的用途有什么区别?它们哪个副作用大?今天我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仅供参考 。
根据去痛片与布洛芬的药品说明书,它俩的适应症侧重点有所不同 。
1.去痛片的适应症侧重点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等轻中度疼痛;
也可以用于一般性的偏头痛,痛经等轻至中度疼痛 。
2.布洛芬的适应症侧重点在于: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急性痛风,肌腱炎等炎症引起轻中度疼痛 。
当然,也可以用于牙痛,肌肉痛,偏头痛,痛经等轻中度疼痛;以及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等轻中度疼痛 。
去痛片属于处方药,布洛芬属于非处方药,仅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去痛片的副作用应当大于布洛芬的副作用 。
去痛片与布洛芬的副作用大小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俩的成分不同 。
其中去痛片的副作用主要来自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因为它俩含量较高,各为150毫克/片;而咖啡因和苯巴比妥含量较少,分别为50毫克和15毫克 。
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可有呕吐,皮疹,发热,大量出汗以及发生口腔炎等 。
- 豆角不能和什么同食
- 成人黄疸的症状及危害
- 叶黄素酯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
- 鸡蛋+酸奶,超级吸油配方
- 额头起痘,出油咋办?
- 自制减肥茶
- 苹果减肥方法和原理
- 今春新学期即将开始,家长你是否支持学校收缴和砸手机呢?
- 怀孕33周怎么准备宝宝和自己的东西?
- 韭菜盒子怎么和面更好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