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和佛像是佛国在现实的世俗世界中的具体显现 。布列各种宝物、宝器、杂花和宝盖、幡、幢以装饰严净殿堂 , 用璎珞、环钏、袈裟或天衣等庄严尊像 , 也都属于庄严的范围 。那么我们来佛教法器看看法器种类之庄严具的三类器物解说 。
佛寺和佛像是佛国在现实的世俗世界中的具体显现 。布列各种宝物、宝器、杂花和宝盖、幡、幢以装饰严净殿堂 , 用璎珞、环钏、袈裟或天衣等庄严尊像 , 也都属于庄严的范围 。这些装饰用的道具 , 特别是殿堂中用的 , 称为“庄严具”(alamkara-upavicara) 。
广义地说 , 殿堂四壁和栏柱上刻绘的种种图像(特别是其中的装饰性彩绘) , 尊像前的供养具 , 都可算是庄严的一部分 。但是 , 狭义地说 , 近现代佛教殿堂内的“庄严具” , 仅指以下三类器物:
一、龛[kan刊]、帐之属;
二、幡、幢、盖之属;
三、桌与桌帷、桌袱之属 。
以下分述 。先述龛、帐之属 。
龛 , 原是南亚次大陆石窟的一种小型石室 , 据说佛可在其中栖身与打坐、入定 。僧人当然也可模仿着 , 在可栖息的龛内禅定 , 作为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的早期大型石窟群内 , 就有许多这类禅定窟 。当然 , 更有许多是为供佛像用的 。寺院中供养佛像时 , 往往也模仿石窟的做法 , 在佛像外罩上一个龛类的庄严具 , 这就是后来人称为“佛龛”的了 。
中国古代 , 就说是汉代吧 , 供贮藏用的家具主要是“厨”和“柜(匮)” 。关于这两种家具 , 我的大学长孙机先生所着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一书的217—219页有详细说明 , 请有兴趣的读者参看 , 不赘述 。要说的是 , 厨的形状是屋顶形 , 好像一座有四个短足前开两扇门的小房子;柜则像一个现代的有短足的箱子 。它们都不是供展示用的 。
所以 , 南朝梁简文帝《与僧正教》(载于《广弘明集》卷十六)一文中 , 批评平时把佛像贮藏起来的作法不对 , 说:“……此土诸寺 , 止乎应生之日则暂列形像 , 自斯以后 , 封以箧笥〔qie si窃四〕……或十尊五圣共处一厨 , 或大士如来俱藏一柜 。信可谓心与事背 , 貌是情非……”可见厨与柜是供收藏而非公开供奉用的 。
当然 , 汉化佛教供佛的龛 , 在建造时可能参照了厨的形状 。以至于后来——比如说宋元之际——把龛也俗称为厨 , 或称“厨子” , 至今日本佛教界还是如此称呼 , 中国早就不这么称呼了 , 近现代一律叫龛 , 俗称常叫佛龛 。
近现代的佛龛多种多样 , 总的说像一间小房子 , 前面开门 , 常为开而不设门 。现代化的龛则常为一个大玻璃罩 , 有似展览柜一般 。修饰华丽的龛可特称为“阁” , 常为中国传统小木作手工艺精品 。形体巨大的像无法入龛 , 也就不加龛供奉啦 。无论加龛还是不加龛 , 佛、菩萨像前常悬门字形大幔帐 , 此种幔帐称为“欢门” 。欢门上常以彩丝绣成飞天、莲花、瑞兽珍禽、奇花异草 。欢门前常当空悬挂供佛琉璃灯一盏 , 俗称“常明灯”者是也 。在欢门两侧一般悬幡 , 故又称为“幡门” 。
- 以家人之名小哥喜欢妹妹吗
- 以家人之名凌霄为什么九年不回来
- 以家人之名三个孩子分别是谁的
- 重启之极海听雷吴邪最后找到三叔了吗
- 馋嘴美腿食谱之归蒸鲤鱼
- 上古十大神器
- 裸体减肥之四大麻辣配餐
- 重启之极海听雷中吴邪什么身份
- 打杨戬出什么装备
- 你怎么看罗永浩的综艺之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