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不下雨,秋后饿肚皮”,农谚预测年景,这天不下雨不好吗?

雨水有“三怕”?老辈人讲究多,牢记“3习俗3忌讳”!“雨水不下雨,秋后饿肚皮”,农谚预测年景,还准吗?
一年当中的雨水节气到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意思是说到了这天要开始下雨了 。
时间过得飞快,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过去了,今年的雨水处于“七九八九”期间,老话说,“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处于七九中,时令正常到来了,农民要开始准备春耕了,后期庄稼长势比较好,是一个丰收年 。
雨水节气一到,温度几乎很少再向下了,温度开始有向上的趋势,雨水也会增多 。但是,这个时候的北方还处于乍暖乍冷的阶段,甚至有些地方还会下雪,体感上还是比较冷的 。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温度回升,湿度也开始增加,草木萌动,春意盎然,一片早春景色 。俗语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作物返青和生长的 。
农村的老人经验比较丰富,他们认为雨水节气前后一定要下雨,如果不下雨会影响到庄稼生长和以后的生活 。农村有句俗语农谚“雨水不下雨,秋后饿肚皮”,是什么意思呢?还有道理吗?我们来聊聊!
【“雨水不下雨,秋后饿肚皮”,农谚预测年景,这天不下雨不好吗?】老人认为雨水这天如果不下雨,甚至会影响到秋后日常生活 。在过去农村粮食就是农民的命,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粮食减产,对生活开支来说影响是很大的 。过去,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出现粮食减产,可能会饿肚子 。
到了雨水节气北方地区的寒气还没有完全褪去,甚至有些地区的温度和大寒差不多,还是很冷的 。而南方海洋上带着水份的暖流会北上和北方的冷空气对流,就会形成降水 。有的地方会下雪,有的地方会下雨,甚至有些地区雪下到地上一会就化了 。而这个时候像咱们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小麦或大蒜等作物熬过一个寒冬也开始慢慢返青发棵了,正好需要水份来促进生长 。
农谚都是老祖宗通过长时间的记录天气结合日常劳作总结出来的,所以,老人总结,如果雨水这天不下雨,清朗无风,那么预示这一年后期降水也会比较少了,可能会出现干旱或者倒春寒的情况 。如果,雨水这天不下雨或者阴天,那么今年出现倒春寒几率就会少一些 。
总之,粮食减产,就会影响到农民的生活,你看,这下不下雨影响还挺大呢?甚至会出现饿肚皮的情况 。
一怕不下雨,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二怕动刀,这点其实不是很让人信服的,说正月十九这天是“燕九节”,相传丘处机为了不被红尘侵扰,选择“自宫”,后期人们把一天称为“燕九节” 。所以,这一天怕动刀,怕自己没了后代 。这个观点我认为是比较荒谬的,不能够沉迷;三怕冷,老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如果没下雨,说明气温回升推迟了,返青后的麦苗等会发生冻害,影响庄稼生长,所以,雨水这天怕冷 。
1、“接寿”
雨水节气这天有些地方有“接寿”的习俗,就是出嫁的女儿这天要给父母送礼,礼品里要有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就是“接寿”的习俗,祈福父母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而作为父母也会送给女儿一把雨伞,寓意为孩子遮风挡雨,事事顺利 。
2、“占稻色”
“占稻色”,就是通过糯米“爆米花”的颜色来判断年景和收成 。老人认为如果爆出来的米花颜色比较白,表示会获得高产;如果颜色偏暗,说明产量偏低 。其实,这个没什么科学到了,只不过是农民对高产的一种祈盼!
3、“拉保保”
所谓的“拉保保”就是拜个干爹,这个习俗是四川地区的习俗,今天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据了解,这个习俗是,如果谁家孩子体弱多病,父母担心孩子不好养活,活不到成年,到了雨水这天会让孩子拜个“干爹” 。先找个先生算上一算,看看对方是不适合,身体是否健康强壮,也有让孩子拜“石头”干爹的 。其实,多少还是有些迷信的,简单了解一下就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