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红酒有哪些好处?( 五 )


该书的作者把所有跟“饮酒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调查汇总到一起,得出了非常一致的结果:
l 适量饮酒的人,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于心脏病的比例,的确比完全不喝酒的人要低,当然了,与酗酒的人相比,也自然更低 。
l 葡萄酒,白酒、啤酒中,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的效果似乎更为明显 。
于是乎,酒贩子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抓住这些调查结果不放手,大肆宣扬“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红葡萄酒是被炒作得最多的,其含有的白藜芦醇、多酚、有机酸等具有保健效果的营养素都成为了炒作的资本 。
不过请大家注意,虽然有这么多的调查摆在那,但是从头到尾,科学家们都没有推荐过“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这些都不过是酒贩子们为了谋求利益,而不得不采取的手段罢了 。
说到这,或许还残留了一小部分不死心的人,你们的理由是在某某地方看到过,喝酒对身体有好处的研究报道,比如罗切斯特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就发现喝酒能够帮助大脑排出毒素等等 。
本文开头提到的研究就这个问题有过说明:“没有完全否定酒精对健康有益的一面,不过,只有酒精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预防作用得到了证实……即便饮酒对于心血管有些许好处,但也被其他健康风险完全抵消了 。因此,酒精摄入根本不存在‘安全剂量’”
二、亚洲人最不应该饮酒
话说了这么多,相信各位酒徒心中的小火苗已经全部熄灭了,但为了防止有死灰复燃之势,本文还是决定再泼最后一盆冷水,以保证你们的小火苗都死得透透的 。
那就是亚洲人,尤其是咱们东亚人,是全世界最不应该喝酒的,因为咱们“有病” 。
1、酒精潮红反应
戴维·考特莱特在自己的著作《上瘾五百年》中,对这种病这么描写到:“大约半数亚洲人体内会制造一种不完全代谢酒精的非活性酶,而在饮酒之后出现脸部红热、心跳加剧、头晕恶心的‘酒精潮红反应’ 。反应较轻、较慢的人偶尔还会小酌两杯,但反应快的人则容易引发急性酒精中毒 。”
相信大家在平时都遇见过喝酒特别容易脸红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喝酒上脸”,有些甚至只喝了一杯,脸都能红得跟猴屁股似得,这种人就是典型的“酒精潮红反应” 。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江湖传说它起源于中国的华中地区,几百年以来它在东亚危害了众多子孙 。
2、基因缺陷
“酒精潮红反应”究其根本其实只有4个字——基因缺陷 。
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要想被完全代谢掉必需要经历两个阶段:
l 第一个阶段:乙醇变成乙醛 。这个阶段需要ADH1B基因的帮助才能完成,那些影视剧里千杯不醉的人,一般都是ADH1B基因缺陷 。
如果以后有人在你面前吹嘘自己从来喝不醉,麻烦问他一句:“兄弟,有病了不起吗?”
l第二个阶段是乙醛变成乙酸 。这个阶段则需要ALDH2基因的帮助 。喝酒容易脸红,就是ALDH2基因缺陷 。这一情况还会带来另一个严重的后果——口腔里无法代谢成乙酸的乙醛,会不断积累,大大增加癌变的风险 。早在1998年日本学者就发现,有此病症的人,口咽喉癌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11.14倍,食管癌是12.5倍,胃癌是3.49倍,结肠癌是3.35倍,食道癌更是高达54.2倍 。
所以,如果你是个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或者你的家人有这样的情况,不要抱怨为什么别人基因有问题就能变成蜘蛛侠,你们却只能增加癌症风险,当务之急,是应该找出所有的酒杯,然后再找个收废品的……
三、脂肪肝病人请注意
酒精带来的健康后果大概有23项,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卒中、糖尿病、肺结核等等,而本文想要提及的只有脂肪肝这个小妖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