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三月十二,清明节,举行全国哀悼活动纪念在这场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实有必要 。缅怀先烈,祭奠先辈,不忘过往更希冀未来,我们的民族一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比如唐代寒食和清明是连在一起的,放假四天,寒食禁止烟火三日,只能吃冷食,第四日才可以举新火 。寒食期间因为要扫墓祭拜,所以诗歌中有着浓郁的孤寂萧瑟 。如云表的《寒食日》: “寒食悲看郭外春,野田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李郢的《寒食野望》: “旧坟新陇哭多时,流世都堪几度悲 。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因为哀悼亲人,思念先人,这些诗歌都染上了浓浓的清冷悲哀的色调 。
三月暮春,繁花已到落英缤纷之时,“愁见清明后,纷纷盖地红 。惜看难过日,自落不因风 。蝶散馀香在,莺啼半树空 。堪悲一尊酒,从此似西东 。”(金谷园落花:李建勋)满地落红,伴随着诗人的叹息,落寞之中略带清雅的冷色 。
缅怀是因不忘昨日,更是希冀明天更美好!
清明,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人祭拜祖先的日子 。
清明时节,气候逐渐转暖,是枯枝吐嫩芽、桃李花正浓的时候,加上冷暖气流交汇,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多雨,所以,这个时节祭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必然选择 。
通过祭祖活动,不仅可以让后人们缅怀先人,传承中华优秀孝文化,而且也可以借此机会出游赏花踏青,为更好工作生活铺垫一个美好心情 。
我看过的一篇关于为什么要过清明的文章,我想这里或许有你需要的答案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 。
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
开枝散叶 。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
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
这样的季节,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 。你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也只是几声离别时的切切虫鸣,一缕农家黄昏的袅袅炊烟,半点夜深幽梦里的婉然音容 。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 。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 。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国学大师季羡林6岁离家求学,90高龄还回乡扫墓,扑通一下跪倒在父母坟墓前,不住磕头 。回京后,他写下长达2.4万字的《故乡行》,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青年散文家林萧坦言:“爷爷八十多岁了,奶奶眼睛也失明好几年了 。每当想起爷爷撑着一根拐杖、提着竹篮独自行走在荒野之间,他佝偻着腰身在坟头上扯杂草的情形,我的眼泪不由簌簌而下 。”
去年有一则新闻,当时90高龄的新疆老人赵宝学坐着轮椅去给父母扫墓,“我已经九十岁啦,岁月不饶人,也不知道还能再来几次,来一次就少一次了”,老人伸手摸了摸墓碑,低声说:“爸妈,儿子来看你们了 。”
慎终追远、归宗溯祖,是族谱上一页页一排排泛黄陌生的名字;再远,是华夏民族、是尧舜禹,是元谋人、是山顶洞人,是非洲大陆几只古老的猿猴,是浩瀚星辰里的一块陨石里孕育的生命之源 。
静立茔冢默然,你同样会得到答案 。草长莺飞,清明有雨 。万物灵长,有生有死 。
唐伯虎《桃花庵歌》“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红楼梦《好了歌》也唱:“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
- 如何快速减肥 食醋速效减肥法
- 房地产如何带新人
- 秋季到来之后,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幼儿的日常护理?
- 如何才能把情绪用文字表达出来?
- 蒲公英正当季,营养美味,如何食用?
- 如何跟孩子介绍清明节?
- 央视春晚公布最新主持人海报,康辉站C位,你如何评价?
- 如何挑选合适的水龙头?哪种水龙头的材质好?
- 世界杯进球最多的中国球员是谁?技术如何?
- 企业经营管理如何变得既简单又有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