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如何理解,洞明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句话?( 四 )


虽然与宝玉、黛玉、湘云、探春等一干不俗的姐妹在此地的种种时光堪称如诗如画般美好 , 薛宝钗却做了这第一个离散之人 , 但却是因为明白自身形势 。首先 , 她知道自己是王夫人属意的人选 , 独她一人没被抄检的区别待遇会惹人闲话;其次王熙凤不抄检蘅芜院也是因为贾府尚且视她为客人 , 对她见外 , 所以想来不如自己搬出去自证清白 。

《红楼梦》中如何理解,洞明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句话?

文章插图


发生一件事以后 , 这种人不仅会立刻觉察到这件事对于自己的影响 , 还能从其他迹象当中察觉出他人的心思来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 , 方可称洞明世事 。
而她是怎么说话的呢?她说的原因是要回家准备哥哥亲事 , 再加上照顾母亲 , 所以执意要走 , 却一字不提大观园抄检的事 。她的理由听上去又正当且必要 , 是为了家人才搬出去 , 更是不会让贾府有失体面 , 不会破坏以后的长远往来 。
所谓人情往来 , 一言以蔽之就是你照顾我 , 我照顾你 。物质上的需要、面子上的需要、心情的需要等等都算在可以照顾的范围内 , 经营人情算是古代乃至现代社会也尚存的一种相互照顾和往来周旋的法则 。虽然大家心知肚明言语背后的事实 , 但为了维持体面总会留有余地 , 而能把握好这其中的分寸 , 不失威不失信 , 堪称人情练达 。
洞明世事 , 人情练达 , 可能有人天生就会 , 也可能有人是经过锤炼以后才逐渐懂得 。曹公在这句话里称这是一门学问 , 并非没有道理 。

《红楼梦》中如何理解,洞明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句话?

文章插图


虽然《红楼梦》的结局里不论是入世的薛宝钗还是出世的林黛玉都未能保全 , 但把这门学问真正修炼好的人是有甜头的 。书中宝钗受贾府上下爱戴 , 书外例子更多 。后宫之中、朝堂之上 , 即便是市井之内 , 能够成功的人多在这门学问上有所造诣 。只要是在人聚集的地方 , 想要胜出就不得不好好学习世事人情 , 曹公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的 。
但它在《红楼梦》当中却在一众主人公的对立面 , 并不是因为它错 , 而是因为它并非普世真理 。有一些人和追求是远离众人视线 , 也未必受人追逐的;自持苦修的人的成功未必需要这句话来衡量 , 至真至性的人未必在意这句话的价值 。
它究竟是醒世恒言还是痴人梦呓 , 取决于你在故事中的角色 。
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情练达即文章 , 应成为青年入世理念:
青年人意气风发 , 初生牛犊不怕虎 , 并不是说单凭激情就是一切顺利 。学习书本之外的事理、人情 , 尤为重要!对事理人情的见解 , 不是停留在知道了解上 , 还须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对于有争议的观点、做法 , 我们不妨从辨证中看问题 , 以事理的走向发现问题的根源 , 抓住本质 , 正本清源 , 有利于年轻人的成熟!
近日多有讨论的“国足”问题 , 就使我们明确只有发展提高才有出路 , 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基础为本 , 理念先行!
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情练达即文章 , 应成为人生修养正能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