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曾失传40年苗族手工蒲扇,今借拼多多转型,一个夏天卖出20万把
在吉信镇喧闹的集市上 , 黄明芳是当地苗族村民最为熟络的面孔 , 迎面而来的村民通常都会热情地叫一声“师傅” 。
吉信镇位于湖南湘西的凤凰县 , 距离凤凰古城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 。 当下正值暑期的旅游旺季 , 凤凰古城的吊脚楼、老水车吸引了很多国内游客前来一睹湘西风情 。 但与古城人民热衷于开民宿 , 卖特产相比 , 镇上的苗族村民却另辟蹊径 , 靠着勤劳双手为自己编织出了一条新的产业 。

文章图片
▲在吉信镇的苗族村子里 , 黄明芳与老人们一起编织蒲扇 。 (摄影 王鑫)
苗族人家一直以心灵手巧著称 , 擅长制作各种手工艺品 , 苗绣、银饰、竹编在古城随处可见 , 但在二十公里外的吉信镇 , 蒲编则是最兴旺的手艺活 。
2016年 , 从广东打工回来的黄明芳 , 因照顾孩子留在了老家 , 开始在镇上做一些手工零活 , 也成了当地最早从事蒲编的师傅之一 。
最近两年 , 吉信镇的手工蒲扇通过拼多多走出了大山 , 也意外地带红了当地的蒲编产业 , 学习蒲编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 “他们跟我打招呼 , 一口一个师傅 , 好些都认不全 。 ”黄明芳说 , “前前后后培训过几十位 , 都是附近村子里的老乡 。 ”
现在 , 黄明芳觉得自己每天都好忙 , 家里工厂两头跑 , 做培训搞质检 , 时间总是不够用 , “特别希望能在集市上慢悠悠地嗦一碗冰粉 。 ”
失传40年的手艺
凤凰县气候温热 , 多山川河谷 , 吉信周遭的山上就盛产一种亚热带植物——棕树 , 而棕树叶就是编织蒲扇的主要原材料 。
当地的苗家也一直都有竹编、蒲编的传统 , 在沈从文《边城》《萧萧》等名篇中就多次出现过关于“蒲扇、背篓”描述 , 很多村民直到现在还是习惯于背着一个背篓去镇上赶集 。 但在黄明芳返乡之前 , 蒲扇的编织手艺在当地几乎绝迹了 。
今年40岁出头的舒立俊是镇上一家蒲编工厂的负责人 , 也是当地的行业带头人 。 在2015年之前 , 舒立俊还在深圳打工 , “主要在厂里打螺丝” , 同样因为家庭的原因 , 舒立俊决定返乡创业 , “结婚有了孩子就不能在外漂着了” 。
几经尝试之后 , 舒立俊还是决定从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寻找突破口 。 为了调研市场 , 他还专门去了一趟义乌小商品市场 , 发现传统的手工蒲扇在义乌很受客商们的欢迎 , 于是就决定专门做蒲扇 。
但从义乌回来之后 , 舒立俊很快被浇了一盆冷水 , 因为蒲扇的编织手艺在当地基本失传了 。
“吉信处于山区 , 交通不便 , 蒲扇打不开销路 , 大家就没有动力 , 慢慢就没人编了 。 ”舒立俊说 , 老一辈手艺人都上了年纪 , 普遍都六十多岁了 , 手艺失传差不多有
- 曾经很火,如今却惨遭嫌弃的儿童房设计,装过的人都表示太鸡肋了
- 城市软实力|注意!这个曾是很多人童年记忆的上海品牌回来了
- 88岁拉塞尔去世!4任妻子曾娶美国小姐,84岁高龄迎娶49岁白人美女
- 扎克伯格出售湾区豪宅,价值3100万美元,装修时曾惹邻居众怒
- 新“陷阱”正在掏空国人?8。7亿人被迫参与其中,央视曾多次报道
- 凶宅是指什么房子
- 曾经很火,如今却“不值得投入”的10大家居设计,很多都面临淘汰
- 曾风靡全国的绍剧文化
- 啤酒酵母为什么能减肥
- 每日一句精美句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