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分为哪几类?( 五 )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 。白茶的茶树鲜叶在采摘后,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不经杀青或揉捻,再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即可成茶,在加工工艺上最为自然、独具特色 。白茶的原产地为福建福鼎、政和、建阳等地 。白茶是中国传统的外销茶 。另外,市场上常见的安吉白茶属于绿茶,不属于白茶类 。
一、什么是白茶
现行国家标准GB/T 32743—2016《白茶加工技术规范》中规定:“3.1白茶 whitetea采用适制品种的茶树芽、叶及嫩茎,经过萎凋、干燥、拣剔、拼配、匀堆、复烘等工艺(不包括揉捻)制作而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的茶叶,根据鲜叶原料不同,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
二、白茶有哪些种类
现行国家标准GB/T 22291—2017《白茶》中规定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四类 。具体规定为
白毫银针 Baihaoyinzhen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
白牡丹 Baimudan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
贡眉 Gongmei
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
寿眉 Shoumei
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
三、白茶的制作工艺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T 32743—2016《白茶加工技术规范》我们可以知道,白茶的加工工艺为萎凋、干燥、拣剔、拼配、匀堆、复烘等工艺(不包括揉捻) 。具体加工流程为:
初制工艺流程
自然萎凋加工工艺流程:鲜叶—自然萎凋—干燥—毛茶 。
加温萎凋加工工艺流程:鲜叶—加温萎凋-干燥—毛茶 。
复式萎凋加工工艺流程:鲜叶—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干燥一毛茶 。
精制工艺流程
毛茶—拣剔—拼配—匀堆-复烘-包装一成品茶 。
白茶的萎凋方式有三种,国家标准规定如下:
3.2自然萎凋naturalwithering
一种白茶萎凋方式,是采用日光和无日光交替进行萎凋 。
3.3加温萎凋heatedwithering
一种白茶萎凋方式,是采用室内控温进行萎凋 。
3.4复式萎凋 combinedwithering
一种白茶萎凋方式,是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交替进行 。
四、白茶的保健功效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白茶性寒,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治牙痛等功效 。白茶与普洱一样,储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浓,其药用价值也就越高 。业内有句话说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白茶,尤其是白毫银针具有美容抗衰、抗炎清火、降脂降糖、护肝调尿酸、抗疲劳等养生功效 。自古以来,福鼎等白茶产地常用陈年白茶治疗小儿麻疹、发烧等 。
白茶一般情况下对胃部没有刺激作用,但因其性寒凉,胃寒者不适宜空腹饮用,胃热者可适量空腹饮用 。老年人要注意饮用的量,不宜过度饮茶 。
五、老杨在问题之外的几句话
2017年,白茶的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修改之后明确了之前国家标准中未明确的事项 。老杨将国家标准GB/T 22291—2017《白茶》和GB/T 32743—2016《白茶加工技术规范》中需要茶友们注意的几条总结如下:
(一)白毫银针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作为原料;白牡丹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贡眉是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寿眉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 。在上述规定中,我们可以明确知道:1、白茶国家标准中没用明确限定白茶的产地仅限于福建省,其他地区采用适制树种和国标工艺生产的白茶也是“白茶” 。2、白毫银针、白牡丹是以大白茶、水仙茶这两种茶树作为原料的,采用其他树种原料制作的白茶即使原料等级相同也不能称为“白毫银针”、“白牡丹” 。3、贡眉、寿眉是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 。关于群体种茶树的具体要求没有规定,因此采用未经过改良的地方品种及有性繁殖系没有经过分离的品种群体种茶树品种都可以用来生产贡眉、寿眉 。传统的中国茶叶产区发展出来很多地方群体种,比如:云南勐海大叶种、苏州洞庭小叶群体种等等 。福建菜茶仅仅是中国众多地方群体种之一 。3、根据白茶的现行国家标准,只要是采用了适制树种、国标要求的加工工艺,无论采用什么地方的原料、在什么地方制作都是国标意义上的“白茶” 。因此,白茶不是福建省福鼎、政和、建阳等地独有的茶叶品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