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三 )


此时李清照寓居飘零,居无定所,这样境遇让词人局促不安 。在这样的境遇之下,她想到了可以暂时让她忘却痛苦记忆的酒,词人本已失望的情绪仿佛找到了希望,情感又一次涌起 。她想借酒来抵抗晚来的急风和逃避不堪的现实,以获得短暂的宁静 。
但是昨夜刮了一晚上的大风,让气温骤降了不少 。周围潮湿阴冷的氛围岂是这“三杯两盏淡酒”就能抵挡得住的,几杯酒也无法消融寒冷 。词人本想借酒消愁,却是酒入愁肠愁更愁 。
词人猛一抬头,看见一行秋雁从窗前掠过,又勾起了她对昔日时光的无限回忆 。李清照痛苦的根源正是在于她失去了人间的真爱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看到大雁,本能地引起李清照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来 。
曾几何时,在寄给丈夫的一封封红笺小字中,她就用“大雁”这样的字眼聊表思念,寄托相思 。如《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所以大雁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好的爱情早已一去不返,成为词人尘封心中的记忆 。与丈夫赵明诚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情景再也不能重现,或许只有梦中才能出现 。
【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大雁年年南来北往,穿梭在天际 。书信虽然可以时时书写,但是再也没有可以寄托的人了 。这看似是词人对眼前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其实恰恰是对昔日纯真爱情的回忆 。
大雁飞过的情景勾起了词人对往事的回忆,词人犹如翻开泛黄的相册,那一帧帧熟悉的、历历在目的画面让她记忆犹新,让她重温昔日美好 。
可以回忆往事只会让她愈加悲伤,愈加空虚,只能增添无可奈何的情绪,所以词人合上记忆的相册,索性来到庭院中,她看到了庭院中凋谢的黄花 。
“满地黄花堆积”,“黄花”指的是菊花 。菊花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是一个传统意象,它既是隐逸的闲情与逸致的代表,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可以作为困苦的代言,如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但在李清照的笔下,满地的黄花却是自身处境的写照,这是一种飘零与冷落写照、是别人不去在意的、不受世人关注的情形 。
此时的李清照历经世事,饱经沧桑,不再有从前的那种只有相思的闲愁,而是郁积在胸中的如这飘落满地的黄花一样的悲愁伤怀之情 。此时,她原本渐渐平静的悲伤又被勾起来,面对零落的黄花与逝去的时光,她继而问道:“憔悴损,如今又谁堪摘?”
李清照是爱花的,她爱梅花,曾说过“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她喜欢桂花,曾说过“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也喜欢插花,曾将鲜花插在云鬓上,想要给丈夫一个惊喜……但这一切,都是昔日的美好时光 。
但是在这残秋时节,词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僬悴了 。不忍看花落 。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在这样冷清秋悲秋伤怀时节,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枯萎的菊花一瓣瓣的凋零飘落 。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 。这情景多么像自己孤苦飘零的处境 。到这里,词人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她触景生情,以花自喻,对花自怜,不禁又让她黯然神伤 。
对李清照来说,没有什么比天黑更让她感到恐惧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她的情感又一次跌落,也成为李清照情感跌落的第二个极点 。此处的悲伤承上启下,是对花的命运的反思,也是下一句窗外情景中寓含的情感的来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