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平水韵的诗 如何用平水韵写近体诗?( 六 )


如有不同意见者 , 敬请期待不吝赐教 , 谢谢 。
悟空并没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 。
说几句心得 。
对于初学者来说 , 要么你先学好沈四声再写诗 , 当然这是所有人都不会那么做的事 , 我们写诗往往开始是想写心情 , 才不会管用的什么韵 。其实关于押韵 , 我曾在一篇文中说明 , 押旧韵 , 与其说押韵 , 不如说押声更准确 。而中华新韵则是地道的押韵 。
本问题可能指的单纯就是押韵问题 , 但是别忘了 , 平水韵之所以也叫沈四声 , 其主要是在声上 。至于入声 , 可能很多北方朋友不易理解 , 在此我说一下 。入声不是韵 , 也不是一种声调 , 它只是一种发音方式 。学者说 , 由于沈约是江浙人 , 所有他把入声字归结为一个声韵 。其实我人为不然 。入声之所以归结为一个声韵 , 是因为它确实与其它字发音形式不一样 , 也产生不一样的读音效果 。入声是那些发音短而急促的字 。我们知道 , 人类和动物的发音方式分为表意发音和机械发音 。我们日常说话一般都是表意发音 , 而机械发音 , 就是那些类似蟋蟀摩擦翅膀发出的音 。
那么在使用平水韵写诗的时候 , 首先要注意入声 , 这也是最难的一步 。入声有一点规律 , 但总的来说 , 统一的观点人为入声毫无规律可言 。那么 , 怎么才能识别入声呢?首先当然是读韵书 。其实在诗文中 , 入声的使用虽然常见 , 但是用字的范围相对有限 , 如果你认为辨别入声有困难 , 那就可以通过背诵诗文来解决 。找一些使用入声为韵的诗词 , 比如陆游成钗头凤 , 岳飞的满江红 , 柳七的雨霖铃等等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 , 本就应该会背 , 捎带也温习了入声 。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 , 不然就不要写诗 。格律的魅力在于冲破束缚 。所谓择门而入 , 破门而出 。作茧自缚 , 为的是一日化蝶 。最大的愉快莫过于不被束缚而束缚 。所以那些说格律是束缚的人 , 他们或许还没真正理解格律 。没有规矩的事是最难做好的事 。不要认为什么平水韵 , 格律等是束缚 , 文字驾驭好了 , 束缚就不是束缚 。这也是汉字的魅力所在 。
我个人比较推崇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合并了大部分韵部 , 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 而且还保留了就韵的职能 , 也是一个由旧韵往新韵过渡的中间点 。有人说词林正韵是专门用来写词的 , 这个想法就难免有些迂腐了 。诗韵一直在改革 , 词林正韵时期正好是长短句盛行一时 , 所以它就叫词林正韵了 , 其实用作诗韵也是可以的 。退一步说 , 等词林正韵运用得心应手了 , 那你也就离平水韵不远了 。
如果单纯想用平水韵押韵的话 , 而不考虑声 , 那就相对简单多了 。不过在这里我给初学的朋友们说一下 , 可能是很少有人说到的 。写诗用平水韵 , 无可厚非 , 但用哪种写好诗 , 主要都不在韵上 。比如在一句话甚至一首诗当中 , 发生挤声母或挤韵母现象 , 就算你的诗用韵再正确 , 那也不是好诗句 。比如有一位新诗友拿一首诗让我看 , 他的一句是这样:正值飞梅弄岁时 。我们来看这一句 , 按照格律完全没问题 , 但是我跟他说 , 你把这句话 , 用比较快的语速朗读连续十遍 。然后我问他:嘴皮子累吗?他说累 。我说好 , 这就说明你这句话有问题 。你看 , 大量同声母的字 , 甚至口型一样的字堆砌在一起 , 造成这样的结果 , 这能是好句子吗?你意境再好 , 词句再优美 , 这也不是好句子 。其实这也是我常说的 , 诗的命脉不在于意境的一个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