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一种理想境界 。”我的理解是:天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物质能量,但天也有不测风云,对人类生命造成
威胁的,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顺从天意 。要做到“天人合一″ 。人类就要根据大自然展现的规律,对有利于人类生存好的正能量加以保护,对造成威胁人类生命的加于防范,这就需要人类用科学去探究自然规律,使人类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而生存 。这就是天人合一对人类文明的真实意义 。

文章插图
题主您好 。“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的一个核心命题,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自然观,这种自然观以追求人类的活动规律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的无限吻合为目标,是中华民族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的发展强大,“天人合一”思想居功甚伟 。
“天人合一”中的“天”可以理解为自然,即天、地、人三个个体的有机结合体 。其中的“人”就是人类社会 。所谓“天人合一”指的是人类的活动规律与自然的运行规律的完全吻合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追求,也是人类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想境界 。
“天人合一”的观点最早出现于《易经》 。《易经·系辞传》说: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
《易经》认为,人独立于天、地之外,与天、地对立统一,共同构成自然 。在天、地、人中,天、地、人绝然区别于彼此,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即天有天的运行规律,地有地的运行规律,人类社会有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
人作为自然中的个体,必须要遵循自然的运行规律,所以,“天人合一”是自然对人类的客观要求,它不仅仅是人类的主观愿望 。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与自然可以达到高度和谐,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的所有物 。如《易经·乾卦·文言》里说: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
这段话说的就是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做到“天人合一”的方法 。所谓”先天”是指人类通过探索洞悉自然的运行规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自然加以适度改造 。所谓“后天”指的是人类服从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谋求发展 。
如果人类能够做到这两点,就可以做到“与天地合其德”,达到人与自然的相互适应与高度和谐,从而实现“天人合一” 。
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却不是明显的,它隐藏在万事万物的运行之中 。如果人类想要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做到顺“天”而行,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主动研究、探索隐藏在自然万物中的客观规律 。
《易经·系辞传》说: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
在这段话中,“深”是自然规律隐藏之深,之变幻莫测;几,是指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表象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类只有去研究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表象,通过表象努力探索到事物发展的幽深之处,才可能“通天下之志”,发现自然的运行规律,才有可能遵循自然的运行规律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从来不认为人类在“天”(自然)面前是被动的,人类应该自强不息,积极有所作为,努力探索、掌握自然规律,人类的活动规律才有可能与自然的规律合拍,达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
- 又是一年圣诞节,哪一年的“圣诞大战”让你记忆犹新呢?
- 古诗杂诗王维赏析 杂诗唐王维古诗
- 汪国真最经典的诗思念 汪国真最经典的诗
- 学位英语考试是什么时间,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时间
-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哪三气?诸葛亮哭周瑜又是为何? 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是什么
- 我是养女,跟对象准备结婚,彩礼太高怎么办?
-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方向是什么 发展前景怎么样
- 社会学专业就业方向是什么 就业前景怎么样
- 如果特朗普质问,伊拉克是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拜登能怎样回答?
- 在室内客厅养的龙血树叶子变干枯、变黑了,是怎么回事?需要怎么处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