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
杨氏之子课文不足百字,短小精悍 。第一句总起全文,介绍了本文的主人公——杨家九岁的儿子,说他十分聪慧 。接着讲了一件有趣的小事,来证明其聪慧 。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可他不在家,于是叫出了杨家孩子 。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 。孔君平看到杨梅,想到这家人姓杨,于是借此调侃杨梅是杨家的果子 。而孩子的作答也干脆利落,同样在姓氏上做文章,以孔雀不是孔君平家养的禽鸟来反驳对方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留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
刘义庆 〔南北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杨氏之子全文翻译及注释 杨氏之子的译文和道理】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意思是说:“你姓杨,它叫杨梅,看来这杨梅是你杨家的果子啊!”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十分幽默风趣 。孩子迅速听出了客人话里的玄机,于是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了“孔雀” 。最妙的是,孩子没有生硬地对答“孔雀非夫子家禽”,而是委婉地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只有孔君平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之前他说的“此是君家果”才站得住脚 。由此可见杨氏之子思维敏捷,应答得体 。
课文配有一幅杨梅的插图,与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相照应 。正是这杨梅引发了主客之间一场风趣的对话 。插图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杨梅,并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 。
学法指导学习时,首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然后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疏通文句,把握课文内容,进而读好句中的停顿 。在此基础上,思考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的机智 。最后,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背诵课文 。
1、朗读指导
课后第一题明确了本课的朗读目标,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把了解课文大意和读出适当停顿结合起来 。初读课文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这时可能会说到孩子的父亲,也可能会误认为“夫子”和孔君平是两个不同的人 。再读课文,看看父亲当时有没有在场;再读读注释,了解“夫子”指的是谁 。通过提示,围绕孔君平和杨氏之子这两个人物说说课文大意 。理解故事大意后,再朗读,可以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些,并在课文上标注出停顿处,尝试把课文读流畅 。课后第一题中的两个例子是孔君平和杨氏之子说的话,这也是全文的重难点,比如:“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多朗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
2、识字写字指导
“诣”字要读准字音,不要误读成“旨” 。可以先将“诣”和“旨”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辨析,再借助注释理解“诣”的意思,然后找出课文中含“诣”字的语句,读一读,结合注释说说语句的意思,进一步巩固理解 。“禽”字要读准前鼻音,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哪些动物是禽类,也可以通过查工具书了解“禽”的意思 。
- 叶圣陶的稻草人简介 叶圣陶的稻草人全文
- 蝉的翻译文分享 蝉古诗虞世南翻译全文
- 出师表全文原文 前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 桃花源诗全文翻译 桃花源记断句翻译
- 鲁迅的自嘲全文意思 鲁迅自嘲全诗是什么
-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文字版 灰姑娘的故事原版全文
- 元日古诗全文意思 古诗元日王安石的诗
- 古诗咏柳全文解释 咏柳贺知章的诗意
- 渡荆门送别翻译及赏析 渡荆门送别翻译全文
- 大道之行也翻译注释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