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传注释 穆天子传全文翻译( 三 )


序二
古文《穆天子传》者,太康二年,汲县不准盗发古冢所得书也 。皆竹简素丝编,以臣勖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 。汲者,战国时魏地也 。案所得《纪年》,盖魏惠成王子,“今王”之冢也,于《世本》,盖襄王也 。案《史记》六国年表,自“今王”二十一年至秦始皇三十四年燔书之岁,八十六年 。及至太康二年初得此书,凡五百七十九年 。其书言周穆王游之事,《春秋左氏传》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於天下,将皆使有车辙马迹焉 。”此书所载,则其事也 。王好巡守,得盗骊騄耳之乘,造父为御,以观四荒 。北绝流沙,西登昆仑,见西王母,与《太史公记》同 。汲郡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 。虽其言不典,皆是古书,颇可观览 。谨以二尺黄纸写 。上请——事平,以本简书及所新写并付秘书缮写 。藏之中经,副在三阁 。谨序 。
【今 译】
用古代文字(战国六国文字)书写的《穆天子传》,是在太康二年,汲县一个叫不准的人盗掘古墓所得到的书 。都是竹简白丝编联成册,根据臣荀勖之前所考证确定的古代尺长,衡量这个竹简,长度是当时的二尺四寸,用墨汁书写,一根竹简四十个字 。汲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地方 。根据一同得到的《纪年》推测,大概是魏惠成王的儿子,“当今王上”的坟墓,应该是《世本》里的襄王 。根据《史记》六国年表,从“当今王上”二十一年到秦始皇三十四年焚书的年份,八十六年 。再到太康二年最初发现这部书,一共五百七十九年 。这部书说的是周穆王巡游的事情,《春秋左氏传》说:“穆王要满足其环绕巡游全天下的欲望,希望满天下都能留下他巡游的车辙痕迹和马蹄印迹 。”这部书所记载的,就是他的游历故事 。穆王喜欢巡视田猎游历,得到了盗骊騄耳这样的骏马作为乘马,造父作为驭手,因此得以视察四境蛮荒 。向北越过“流沙”地区,向西登上了昆仑,见到了西王母,与太史公司马迁《史记》相同 。汲郡政府收集竹书不够严谨,多所毁坏脱落残缺不全 。虽然这书的内容不合经典,然而都是古代的书,颇值得阅读浏览 。谨慎地用二尺幅面的黄纸誊写,皇上您曾要求阅览——(为中间突发战事耽误)在战事平定之后,将本来的竹简以及用当今字体整理的写本一并交付秘书部门誊写,收藏在“中经”,副本存放在三阁 。谨此为序 。
﹝说 明﹞
该书出土之后本无题名,荀勖定本名《穆天子传》,束皙校改本则题《周王游行》,还有陶渊明所称的“周王传”等等名称,这显然是当时多人整理传抄各自取名的缘故 。由于《穆天子传》与《竹书纪年》同出魏襄王墓,故而根据《竹书纪年》记载的年份可以推测《穆天子传》成书及埋入的时间 。出土时间应为太康二年,即公元281年 。埋入时间为魏襄王薨年,即公元前295年 。共576年,并非荀勖说的579年,原因是西晋人根据司马迁《史记》排列有误的年表推算导致 。总之,此书历秦“焚书”直到西晋时出土及整理,前后近580年不为世人所知 。而《史记·赵世家》却提到穆王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这样的细节,看来是参考了先秦转述其事的其它材料 。
至于文尾,此前学者断句多为“谨以二尺黄纸写上,请事平,以本简书及所新写,并付秘书缮写” 。这样只能解释为“谨慎地用二尺幅面的黄纸抄写上去,请在战事平定之后,将本来的竹简以及用当今字体整理的写本,一并交付秘书部门誊写” 。“事平”根据郑杰文书中所言,指太康三年(即282年)九月,吴故将莞恭、帛奉举兵造反一事 。可见此文的写作时间在此之后,而开始着手整理则在战事发生之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