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哲理启示 游褒禅山记翻译原文( 三 )


怠:懈怠 。且:副词,将,将要 。
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 。尚:还 。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 。不能:不及,不到 。
而: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 。
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 。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加:更,更加 。
方是时:正当这个时候 。方:当,正在 。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 。
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明:形容词或用作动词,照明 。
既:已经,……以后 。其:助词 。
则:副词,就,便,表示前后两事紧密相承或时间相距很近 。或:有人 。咎(jiù):责怪 。其:那,那些 。
其: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 。而: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 。不得:不能,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夫:这,那,指示代词 。
于是:对于这种情况,因此 。焉:句末语气词 。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得:心得,收获 。
以:因为 。求思:探求、思索 。而:连词,表递进,而且 。无不在:无所不在,没有不探索、思考的,指思考问题广泛全面 。
夫:表议论的发语词 。夷:平坦 。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 。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 。
而:可是 。观:景象,景观 。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
而:因而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
随:跟随(别人),“随”字后面省略“之” 。以: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 。
至于:这里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 。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昏惑:迷乱 。以:连词,表目的 。相(xiàng):帮助,辅助 。
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这一句在“焉”后面省略了“而不至” 。
于人:在别人(看来) 。为:是 。
其: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 。孰:谁 。
得:心得,收获 。
谬其传:把那些(有关的)传说弄错 。谬,使……谬误,把……弄错 。莫能名:不能说出真相(一说真名) 。
何可胜道:怎么能说得完 。胜,尽 。
所以:表示“……的原因” 。慎取:谨慎取舍 。
以:以(之),因此 。悲:叹息
庐陵:今江西吉安 。萧君圭,字君玉 。
长乐:今福建长乐 。王回,字深父 。父:通“甫”,下文的“平父”“纯父”的“父”同 。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国,字平父 。王安上,字纯父 。
至和元年:公元年 。至和:宋仁宗的年号 。临川:今江西临川 。王某:王安石 。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者在“某”上冠姓,以后在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常保留“某”的字样 。
创作背景:
本文是王安石在公元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 。12年后(1070年)罢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
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 。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二段)
第一层(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
文章紧扣题目,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起头,点明作者所游的地方是“褒禅山”,以及这座山的另一个名称“华山” 。由这句的“褒禅山”一名引出褒禅山名称由来,点出禅院 。写禅院,既证实褒禅山名称由来,又引出“距其院东五里”的华山洞 。写华山洞的位置和命名缘由,为下文写游华山洞作交待,其中写华山洞命名缘由又与开头一句照应 。记仆碑文字,循名责实,辨“华山”误读,不仅回应开头一句,证明褒禅山本名“华山”,亦即“花山”,也为后文的议论伏笔 。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反映了游览行踪 。全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结尾,在内容上环环相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