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葡萄糖 葡萄糖由于在体内被迅速氧化、利用,并且能通过血-脑屏障 。因此,高渗葡萄糖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作用极为短暂,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反跳和供给能量 。
(5)其他 高渗盐水作用短暂,易导致水钠潴留与反跳,仅用于低钠血症与水中毒 。25%白蛋白可用于低蛋白血症伴脑水肿,有利于增加胶体渗透压和吸收组织间液 。
利尿剂 通过利尿,使全身脱水,达到间接使脑组织脱水的目的;利尿剂同时有减轻心脏负荷,抑制脑脊液生成的作用 。临床上常选用有强烈利尿作用的髓袢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等 。利尿剂的利尿作用比渗透性脱水剂强,但对脑组织的脱水作用不如渗透性脱水剂 。速尿与利尿酸的剂量相同,均为每次~1mg/kg,每天2~6次 。对有心衰、肺水肿、尿少的患儿,应首先考虑使用利尿剂 。乙酰唑胺除利尿作用外,能减少脑脊液的生成,也可用于治疗慢性脑积水,剂量为每天20~30mg/kg 。该药对急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不确切 。
液体疗法 脑水肿时应适当限制液体的入量,要求使患儿在脑水肿病程中始终保持轻度脱水的状态(即眼眶下陷,口唇粘膜稍干,而皮肤弹性正常),又要使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输液过多,可使脑水肿加重;液体入量过少,又可导致严重脱水,血液浓缩及电解质紊乱 。急性脑水肿时,一般每日的液体入量应限制在800~1000ml/m2或30~60ml/kg,张力为1/4~1/5 。入液总量和液体的种类必须根据有无合并脱水、休克、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和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随时加以调整 。缺氧、酸中毒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脑水肿,应予及时纠正,可适当给予碳酸氢钠 。纠正酸中毒和尿量增加后,应注意血钾的变化并及时补钾,一般pH值升高,血清钾降低/L 。
2.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脑水肿治疗中疗效确切和最为安全的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改善血-脑屏障功能,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非特异的抗炎、抗毒作用,减少组织水肿;减少脑脊液生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提高血糖,增加尿量等作用 。正常情况下,一般剂量的激素可使颅内压降低20%,颅压增高时,激素降颅压的作用更为明显 。激素对血管源性脑水肿效果最好 。一般首选地塞米松,剂量为每次~1mg/kg,每日1~3次 。激素降颅压作用起效较慢,一般用药5~8小时始见效果,12~24小时作用较明显,4~5天后作用最强,6~9天后作用消失 。使用激素时应常规给予抗酸药物 。
3.控制性过度通气(controlled overventilation) 可作为颅内高压的急救措施 。用呼吸器进行控制性人工通气,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12~20kPa(90~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4kPa(25~30mmHg)的范围 。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可使脑血管收缩,脑血容量降低;可降低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脑毛细血管的渗出;可减少脑脊液的生成,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一般过度通气数分钟即起作用,维持时间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其作用可维持2~3小时 。在过度通气的过程中,最好每4~6小时进行一次血气分析,PaCO2不应低于(20mmHg),PaCO2过低可引起脑缺血、缺氧 。
4.控制性脑脊液引流(controlled drainage of spinal fluid) 控制性脑脊液引流既可直接放出脑室液,还由于脑室液引流后,水肿的脑组织与脑脊液间的压力差增加,水肿液向低压的脑室方向流动,使肿胀的脑容积减少 。通过前囟或颅骨钻孔后穿刺,在侧脑室留置穿刺针或硅胶管,在颅压检测下进行控制性脑脊液引流 。如不能检测颅压,可通过调整引流瓶位置的高低来控制控制脑脊液流出速度,一般引流瓶的针头要高于颅内穿刺部位80~150毫米,脑室液以每分钟均匀流出2~3滴为宜 。此法对脑疝患儿有起死回生的作用 。
- 新生儿喂养
- 新生儿喝多少奶粉
- 新生儿洗澡的步骤
- 大扁豆怎么做好吃?
- 50个有趣的问题 有趣的问题提问
- 十种美味 瘦身减肥不成问题
- 长城炮下坡变速箱升档问题 变速箱长城炮
- 青春期少女减肥要注意哪些问题
- 简单几个问题测试你是否真的能瘦
- 杨绛经典语录,杨绛名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