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死后有什么讲究,佛教徒死后怎么处置

在一些不想死的人眼里,死亡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希望自己永远都不要面对它 。但在一些活不下去的人眼里,死亡就像是恩人,可以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每个人对于死的见解都不一样,而一些佛教弟子死后又是什么样的呢?
那么,本期佛学入门一起了解佛教徒死后有什么讲究 。
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佛教认为: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而死并非生命的结束,只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所以说"生死一如",要我们看淡生死,进而勘破无常 。但是在大限将至之际,如何让病者身心安乐,无苦而终,才是最实际的一种做法,这也就是所谓"临终关怀" 。
六道轮回中:三善道:天、人、阿修罗 。三恶道:地狱、动物、鬼极恶之人,立刻下地狱 。要地狱苦完全受完以后才能投胎 。也就是地狱道 。极善之人,立刻升天,等到天人的福报享受完了在转世投胎 。也就是天道、阿修罗道 。真正的修行人,有阿弥陀佛接引,即刻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再六道中,不牵扯投胎 。
去掉刚才说的、地狱、天道、阿修罗道以后 。大多数人,小善小恶的基本平衡 。将来都是人道、鬼道、动物道 。者三个道的众生,都是死亡49天以后,按照个人的善恶因缘果报,各自投胎轮回 。佛家讲的超度尽量在49天以内就是这个道理,49天内的超度,能够影响他去往那一道 。49天以后,如果他已经投胎,超度就无效了 。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得人身容易,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 。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必得、定得、易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贪心是饿鬼,嗔恚是地狱,愚痴是动物!守五戒得人身,行十善升天,十善加着嗔恚那就是修罗道 。破了我执,是阿罗汉 。悟透十二因缘,是缘觉 。只有清净慈悲的大菩提心,才是佛菩萨!佛才是宇宙之间最圆满的境界!
佛教起源于印度,我国古代僧人的葬礼很多方面都受到印度佛教传统习俗的影响 。在古代印度曾流行四种葬法,即水葬、火葬、土葬、林葬 。火葬和土葬人们都很熟悉,水葬就是把尸体放在水中,随波逐流;林葬则是把尸体弃在荒林中喂野兽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病死在中印度拘尸那罗城外,他就是火葬的 。佛教僧人以释迦为榜样,一般以火葬为主 。
堂头行者要向寺院上下报丧 。由弟子或侍者亲随为死者洗浴更衣,装殓入棺,在棺木前设粥饭茶汤为供品 。方丈及众僧焚香礼拜,举哀,各人都要换上丧服 。死者入棺3日后盖上棺盖,将棺木移至法堂,在法堂上挂帷幕,中间法座上挂上亡僧遗像,安放牌位 。在法堂上香烛不绝,每天两次上供,还要派人通宵守灵 。
【佛教徒死后有什么讲究,佛教徒死后怎么处置】在正式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其他寺院的僧人以及俗家施主都要登门上祭,由寺院知客僧接待 。然后起棺出丧,由丧司、维那进香,做起棺佛事,鸣钟鼓等法器送丧 。主丧带领众人,排成两行,齐步并行,行走时要心怀悲哀,不能交头接耳 。到了火化场所,由小师、乡人及法眷看守火化并收拢遗骨 。最后,亡故僧人的遗骨要送入塔内安放,僧人的牌位进入祖堂供奉 。葬礼结束 。
丧葬礼仪和我们大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生死无常”、“生死事大”,生死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生死看成是人生的两件大事,尤其“慎终追远”的孝亲思想一直是中国固有文化中为人所称誉的美德,此与佛教的报恩思想颇为符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