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李白最知名的送别诗 李白有哪些送别诗

毫无疑问,李白是个天才和仙才言其“天才”,是因为他的诗看似毫不着力,语出天然,却写得丰韵十足,神妙之至 。李白写律多率意为之,他以气运笔,平易天真,却隽永鲜活,寓含蓄温厚之情于清新俊逸之内 。言其“仙才”,李白写诗飘逸绝尘,不似人间语,潇洒来去不受羁縻 。他也写不少律诗,却丝毫不因律诗而拘泥,反而于律诗限制中生发出超然绝世之感,气压风云,如置身云端,下视寰宇,可望而不可接 。
比如今天王和尚解读的这首五律,其题旨乃是送别 。一般而言,送别诗纵然写得旷达潇洒,总会流露出伤感惜别之意,李白则不然,其情真,其意豪,其笔则潇洒痛快,读之令人襟怀一畅,悠然神往 。
△王和尚读诗:李白送别诗,充满豪情
01.一首送别诗,李白却写出万丈豪情,题目有两种解读角度广陵赠别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
广陵即今日之扬州 。这首诗大概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此时李白26岁 。
关于题目,有两个角度可解读 。
其一、李白于这年春,离开金陵,将要漫游广陵,他所结交的金陵少年豪侠为他饯行,李白以此诗相赠 。
其二、李白作客金陵时,有朋友要远赴广陵,李白为朋友写诗送别 。
何以有这两种解读?关键在于二联之“还”字 。若是李白离别朋友自去广陵,则“还”字就是,李白朋友“回还”不必再送 。若“还”字作朋友要“还家/远行”之意,那就是李白写诗为朋友送别 。以诗意考之,两种解读均可成立,亦不甚碍诗意理解,故在此不做确定意见 。
△王和尚读诗:李白与友分别,却写豪情
02,首联:李白为何用笔豪阔?痛快之余,更有深情厚谊此诗首联既潇洒又饱含真情 。道是:“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李白好酒,与友人分别,更少不了美酒助兴 。故而起句即写酒,“玉瓶美酒”美食美器,这是李白一贯的豪情 。比如他有句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为何要写这些?这就彰显李白的豪阔与华丽,美酒知己,美器美景,何等豪兴,何等痛快!起句即逗露出豪意 。
“数里送君还”,其中“数里”二字值得留意 。这写出与朋友情深义重,依依不舍之情,他与朋友爱怜难舍,故而迁延数里仍不舍得分别 。若“还”作“要朋友回去”之意,则诗意更加曲折,就好像朋友送别他一程,他不舍于朋友分别,又倒回头送朋友回金陵一程,来来回回,始终不舍得分开 。
03.二联:传世妙句,李白写得狂放不羁,让人惊叹二联写得更加绝妙,更可见李白豪气纵横,狂放不羁的性格 。与友离别,到底难舍,就“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这句虽然浅白,却豪兴不浅 。
△王和尚读诗:李白饮酒,狂放不羁
将马匹拴在垂杨下,于大道中大醉一场,何等洒脱疏狂!
王维在《少年行》中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句诗同样充满洒脱豪情 。李白此联诗意与王维诗类似,内涵却更加含蓄蕴藉 。何以故?王维尚且说“相逢意气”,然后才“系马高楼” 。但既然与人“系马垂柳”,豪饮一场,自然是与对方“相逢意气”,故而李白弃之不写,就更显精炼和含蓄 。
且,“衔杯”二字,很有画面感,写出李白与朋友旁若无人,纵声谈笑之意 。与王维相比,王维与少年英侠相遇,然后系马垂柳,登楼畅饮 。而李白则不然,与离别之时,大道之侧,再豪饮一番,比之王维诗句,更加狂放洒脱 。心中有知己,何处不成席?真是“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