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首先大家要清楚一件事情,并不是所有的古墓打开之后都是有尸骨的,很多古墓打开之后棺椁里都没有尸骨,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尸骨早就腐烂没了,最多也就是有一些零散的骨头,其余的早就尘归尘土归土,完整的尸体其实还是比较罕见的,至于类似辛追夫人的尸体基本上见不到,只要出土便会轰动世界 。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文章插图
那么假如说古墓中挖出了尸骨一般都是如何处理的呢?首先第一步肯定是想办法拼凑出完整的骨头,然后拿回实验室进行各种研究,研究结束之后大部分都会被封存起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尸骨都有考古价值,这些也就只能封存起来,如果是有价值的尸骨,研究结束之后还会送进博物馆进行展览 。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文章插图
没有考古价值的尸骨有的时候也会被一些小地方文物局要去,他们会将其放在某个地方,进行展览吸引更多的人参观 。假如说是保存完好的尸骨,甚至是类似辛追那样不腐的尸体,肯定是要用最好的技术继续保存的,这样的尸体考古价值非常高,不仅仅是需要做研究,每年还会有无数慕名而来的人前来参观 。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些尸骨既没有考古价值,而且上面还带有尸毒,这样的尸体只会保留一点,剩下的全部都会火化处理,简单的说,发掘出的古尸重点还是要看有没有价值,如果没有一点价值的尸骨,那肯定是得不到重视的 。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文章插图
有趣的是当辛追夫人出土之后直接轰动世界考古界,日本首相访华的时候,专门说能不能送他几根辛追的头发,这个要求直接被拒绝,后来美国更是提出要拿月球上的一点土壤来交换辛追夫人的几根头发 。所以说考古发掘的古尸如何处理,主要是看其价值 。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文章插图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
考古发掘古墓葬时,其实很多时候是找不到尸骨遗存的,因为古墓葬距今时间太久,加上地下的埋葬环境不佳,尸骨往往腐朽无存或者只剩下一点点骨头渣子 。
根据《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规定,人类遗骸、动物骨骼一般应全部采集 。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限于客观条件,往往又无法完全按照这个规定来操作 。
那么当考古工作者发现尸骨的时候会怎么样具体处理呢?应该分情况讨论之 。
1.干尸
在西北干旱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带,往往会发现古代的干尸 。比如在新疆罗布泊发现的著名的“小河公主”,就是一具距今约4000年之久的女性干尸 。由于位处大漠深处,环境干燥,她的尸体保存得很好,连眼睫毛都没有脱落,让人不难想象到她当年的美丽,而且能够明显看出,她不是典型的亚洲人种,而是具有欧罗巴人特征 。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文章插图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文章插图
对于这样的古代干尸遗存,要整体带回文物库房,有时候连同棺木一起打包提取,以待下一步的研究或者展示 。
2.湿尸
湿尸主要见于南方饱水地区,也就是地下水位很高的地方,墓室完全进水之后,氧气被隔绝掉,有利于有机质遗物的保存 。俗话说“干千年,湿万年”就是这个道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