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哲学是在老子的“道”和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将老子的道论、天道观和辩证法思想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庄子的前面有老子,但庄子的身后,再也无道家学者能出其右了,他是道家学派巅峰之上的大宗师 。
与老子注重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哲学相比,庄子更加注重人生哲学 。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虽然礼崩乐坏,但社会尚未如战国时期一样黑暗混乱 。战国时代战乱频发,人民生命如同朝露飘蓬,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当今之时,仅免于刑矣” 。
庄子目睹乱世,他思考的重点是如何在那个混乱的世界中保全生命,然后追求奢望中的自由 。庄子把人生自由的最高境界叫做逍遥游 。纵观庄子的哲学,可以说是三大主义 。第一是齐万物的相对主义;第二是以道为本的自然主义 。在相对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庄子的逍遥天放的游世主义 。
庄子的三十三篇惊为天人的哲学著作,中心思想是人如何才能实现逍遥游的问题 。
那么,人到底如何才能实现逍遥呢?这要从庄子的经典之作《逍遥游》开始讲起 。理解庄子的开篇之作逍遥游,我们就能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了 。
在《逍遥游》中,庄子用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汪洋恣肆的笔法,为我们讲述了鲲鹏与小鸟,讲述了宋荣子、列子以及至人、神人和圣人的不同的境界,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逍遥游的真谛:唯有无待才可自由,唯有无己才能逍遥 。因此无待、无己才是逍遥游的不二法门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鲲鹏这么大的一个神奇的生物,它逍遥吗?“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说鲲鹏无法逍遥,因为它还是要依靠风的力量,没有风的托举,它也只是潜在海底的鱼卵而已 。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而那些讥笑鲲鹏的蜩与学鸠说,我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有时候飞不到就干脆落在地上 。它们逍遥吗?庄子说他们也是不逍遥的,因为他们眼光短浅心灵狭窄,没有开放的心灵,如何才能逍遥?
接下来庄子把目光转向了人类 。在世俗的世界中,总有一些超越常人的人,儒墨两家把这些人叫做贤人、君子和圣人,他们是世人的楷模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庄子说那些称职的官员、道德模范、全国人民都信任的人,他们自视甚高,但他们依然如同讥笑鲲鹏的蜩与学鸠一样,以自我为中心而无法逍遥 。
那么宋荣子能实现逍遥吗?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世上的人都赞美他,他也不会得意忘形而越发努力;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沮丧,他能够分清楚自身与外物的区别,分清荣辱的界限 。这很显然是一个境界极高的人,在儒家的理想人格中,这样就是贤人和君子 。但庄子认为宋荣子虽然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仍然未能摆脱尘世的束缚,未能达到齐万物齐生死的无所待的境界 。
那么已经处于人和仙人之间的列子逍遥吗?列子可以在天上飞来飞去,但十五天后必须下来,因为他必须要依靠风的作用 。显然列子并不逍遥 。
【古文逍遥游全文注释及翻译 逍遥游注释及翻译】由此可见,达到逍遥的境界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摆脱了所有物的束缚,实现无所待,二是摆脱所有的自我意识、主观情感与成见,不再以人类为中心,不再以自我为尺度,将自我放进大道之内,做到无己才能逍遥 。
- 上林赋全文白话文翻译 上林赋原文及翻译
- 老子全文及译文赏析 老子全文及译文
- 乐不思蜀古文翻译赏析 乐不思蜀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千字文全文逐句解释翻译 千字文解释及释义
- 医古文扁鹊传原文及翻译 扁鹊传原文及译文
- 有求必应!观世音菩萨求子疏全文
- 送孟东野序全文翻译及赏析 送孟东野序全文翻译
- 关雎全文赏析和诗意解释 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
- 古文精卫填海原文 精卫填海文言文注释
- 西游记名著现代翻译 西游记原文翻译全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