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鲁迅的文章真的很难懂吗?

鲁迅先生的文章确实难懂,如果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险恶的社会环境,让现在的年轻人们读起来确实非常困难,不懂得文章里的内含意义也就再说难免 。
鲁迅先生生活在清末民初的动乱年代,加之先生东渡日本留学,看着同是位于东亚的日本与中国,前者经过明治维新,日本社会已经进入到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而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 。先生弃医从文,利用个人的手中之笔著述立说,发表文章,振臂疾呼的目的就是唤醒大众团结一致,推翻反动阶级的腐朽统治 。
对于鲁迅先生所公开发表的文章,也就是抨击当时的当权者的黑暗统治,不用隐晦的词语、隐晦的写作方法面临着被追杀的危险 。《且介亭》杂文集的书名就能说明问题,且介亭也就是旧上海租界里的阁楼间 。那里是当时上海相对安全的地方,没经过租界方的允许,旧中国的警察是不可以随随便便进去抓人的 。
鲁迅先生仅有的几篇短篇小说或者说是散文,例如《阿Q正传》、《药》、《孔乙己》、《祥林嫂》等,都是反映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背景,这几篇文章中尤其是《药》,如果没有历史背景的解释,后来之人是很谁读懂那是介绍鉴湖女侠秋瑾烈士牺牲的过程 。鲁迅先生通过《药》这篇文章,一方面对杀害秋瑾的反动派进行了抨击,另一方面对看热闹、用人血馒头去治病的人们的愚昧无知也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
鲁迅先生生活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未敢翻身已碰头”的黑暗时代 。先生一生为了唤醒民众团结起来,革反动派的命,当然是要冒非常大的风险 。鲁迅先生有一首无题七律诗,现录于后: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
【你觉得鲁迅的文章真的很难懂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 。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
这首诗就是鲁迅躲避反动派追捕过程中所写 。先生已经年过半首,两鬓染霜,还携妻带子四处避难,人事漂泊 。
所以说,读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要想弄清楚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必须要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单纯从表面文字去理解,确实难懂文章所揭示的真谛 。(原创于:2021/03/30)
《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和《祝福》这三篇作品,大概大家都熟悉些,其实早在2013年之前鲁迅作品作为教材还比较多,像后《风筝》、《药》、《为了忘却的纪念》、《雪》等等,之后人教新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发生了一次变动,鲁迅的诸如《风筝》等作品被替换为其他文章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关于“鲁迅的文章小学生很难读懂,该不该退出中小学的课本”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歇 。中学校园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师生的“共识” 。北京师大附中一位老师曾在一次全国性质的鲁迅论坛上坦言:“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 。”
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去留问题,争议不断 。河北沧州一中学语文老师告诉采访人员:“鲁迅的作品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读懂的,每个人每个阶段的体会都不同,还要融合在当时的大背景来解读这些文学作品 。拿《阿Q正传》来说,我觉得就可以讲一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不允许我们这样做,短短的几堂课时间太短了,也难怪学生难以理解”
山东陈毅中学的一位老师也表示:“其实,即使课本减少点鲁迅作品也没什么,我们照样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学习鲁迅的精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