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是谁?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11)


3年后,张松、法正以曹操准备进攻汉中军阀张鲁,然后南下攻取蜀地为借口,劝说刘璋派人迎纳刘备入蜀,让后者带兵夺取汉中 。刘璋生性昏暗,不懂得张松、法正的真实意图,果然派法正、孟达率军迎接刘备 。刘备入蜀后,按照法正的建议缓攻张鲁,并在暗地里扩充势力,经过三年的准备后,终于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夺取益州 。
刘备占据益州后,接受法正的建议,迎娶蜀中豪族吴懿之妹为妻,由此赢得当地士族的拥护 。此后,法正又以蜀郡太守的身份,奉命与诸葛亮、刘巴、李严、伊籍等人共同编制《蜀科》,为刘备提供了一套约束军民、治理蜀地的法律体系 。与此同时,法正作为谋士,还帮助刘备袭取汉中、斩杀夏侯渊,并利用敛众拒险之策击退曹操的征讨 。
不过,法正虽然擅长军事谋略,但在处理政务方面却不在行,在担任蜀郡太守期间,只知道因循守旧却不懂得灵活变通,以至于政绩乏善可陈,有负刘备重托 。不仅如此,法正心胸狭隘、睚眦必报,自从掌权后,但凡曾经施惠于他的人都能得到优待、庇护,而得罪过他的人则会受到大肆报复,有数人甚至因此而丧命 。
法正的做法激起民愤,要求惩治他的人很多,但刘备、诸葛亮鉴于法正劳苦功高,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非但如此,刘备因为器重法正,还不断地提拔他的官职,在自封为汉中王后不久(219年),便任命法正为护军将军、尚书令,命他与诸葛亮一起处理军国重事 。
法正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虽然晚于诸葛亮,但每当行军作战之际,跟随在主公身边参谋军事、运筹帷幄的,往往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 。从作为谋士这一点来看,法正似乎比诸葛亮更受器重,角色堪比“谋圣”张良 。当然,这并不是说诸葛亮不受刘备器重,只是就他的风格、志趣而论,角色更像是萧何,适合留守后方、操盘全局 。
虽然诸葛亮和法正的性情迥异、行事风格不同,但二人始终能做到以公事大义为重,就算是偶有矛盾,也能在一起开诚布公地商议,然后将问题化解 。正因为诸葛亮与法正能做到紧密合作、取长补短,才使得刘备能在战场上屡创佳绩,巩固、扩大自己的势力(“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见《三国志·卷三十七》) 。
但非常可惜的是,就在刘备称王后的第二年(220年),法正便因病去世,终年45岁 。法正英年早逝让刘备深受打击,一连数日都痛哭不止(“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引文同上),可见法正对他何其重要 。由于没有人能取代法正,所以等到他死后,刘备变得独断专行,不肯听从群臣的进谏,从而导致后来兵败猇亭 。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称帝后不久,便以替关羽报仇为名,东下攻伐孙权,结果在猇亭之战中大败于江东青年将领陆逊,不仅丧失大部分精锐,还差点沦为俘虏,真可谓奇耻大辱 。当诸葛亮听闻前线汉军大败的消息后,不禁极为感慨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引文同上) 。由此可见,法正对刘备的极端重要性,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
史料来源:《三国志》、《资治通鉴》
法正本是刘璋手下一小官,跟随十几年但不被重用,跟随刘备后犹如鱼入大海,龙出生天,成为刘备帐下的第一谋士,虽然诸葛亮的地位不能撼动,但法正的作用也是无法取代的 。

法正是谁?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文章插图
(一)劝降刘璋助刘备夺取益州
法正字孝直,建安初年依附刘璋,但不被重用,每次与益州别驾张松讨论刘璋时,都叹息不得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