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提到大连和青岛的比较 , 说两地人民都爱海鲜 , 但总体的侧重点略不同 , 大连偏爱贝类 , 青岛更青睐鱼类 。是不是这样我不敢妄断 , 但无论更倾向于什么 , 有一类东西是两地人民的心头好 , 就是蛤蜊 。不夸张地说 , 蛤蜊是海边人的欲念之火 , 生命之光 。
蛤蜊二字 , 在胶东被读作“嘎啦” , 事实上正确读音却是“隔离” 。在日常生活中 , 还是将错就错好 , 不然你在市场跟人说“称十块钱\'隔离\'” , 别人会很迷惘 。蛤蜊可以算作部分双壳类的统称 , 但市面上流行的也只是寥寥数种 。对于青岛来说 , “嘎啦”一词默认为菲律宾蛤仔 , 有时候也叫杂色蛤 。

文章插图
菲律宾蛤仔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 一种常见的海洋贝类 , 壳面一般有奶油色、棕色、深褐色 , 有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带状或斑点和花纹 , 色彩斑斓 , 犹如一颗颗宝石 , 故部分地区称之为“花蛤”或“花甲” 。壳长一般在2.5-5.7厘米之间 , 商业规模平均4厘米左右 。由于产地不同 , 菲律宾蛤仔在纹饰和味道上也各有不同 , 其中青岛“红岛蛤蜊”最为著名 , 其色、味都堪称上品 。

文章插图
烤蛤蜊
【谈谈青岛的“蛤蜊” 蛤蜊产地是哪里】虽然“嘎啦”体型不大 , 但肉嫩味美 , 咸鲜兼具 , “鲜”由呈味氨基酸而来 , “咸”则缘自海水 。此物宜原汁宜辣炒宜疙瘩汤 , 可驾驭各种料理方式 , 还能包饺子包锅贴 , 可谓雅俗共赏、百吃不腻 , 堪称青岛菜系之第一大佬 。没有了嘎啦 , 世界将会怎样?嗯 , 不可想象 。幸好这样的悲剧应该不会发生 , 菲律宾蛤仔野生资源目前还比较丰富 , 人工养殖更是相当普遍 , 其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软体动物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 仅次于牡蛎类 。????

文章插图
沙蛤蜊
在青岛市区的菜市场中 , 双壳类海鲜种类不多 , 基本都是大众脸 , 常见的也就是蛤蜊、扇贝、牡蛎、毛蚶或蛏子之流 , 但在郊区乡下可能会更丰富 , 一些非主流海鲜也时常得见 。当年我在即墨乡下时 , 经常吃一种叫做“沙嘎啦”的贝类 , 如上图所示 。

文章插图
中国蛤蜊
“沙嘎啦”也是蛤蜊 , 其正名为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 也叫中华马珂蛤 。其个体普遍比菲律宾蛤仔要大一些 , 壳呈较圆的三角形 , 红褐色 , 壳表平滑 , 具成长纹 , 颜色较为单一 , 没有菲律宾蛤仔那种乱七八糟的斑纹 。这种蛤蜊主要产于辽宁、山东 , 丹东量产 , 东北人尤爱之 , 称之为“黄蚬子” 。本种在青岛市区一般很少看到 , 郊区较多 。
“沙蛤蜊”之名 , 似乎说明本种体内留存沙子较多 , 据说往往是一包沙 , 很难“吐”干净 。不过以我个人的有限体验 , 并未感觉到沙蛤蜊中的沙格外多 , 可能是我运气较好吧 。如果将中国蛤蜊和菲律宾蛤仔相比较 , 我还是倾向于后者 , 前者虽然个大一点 , 肉多一点 , 味道也很“xuan亮” , 但口感偏韧 , 不如菲律宾蛤仔更嫩一些 。
- 贷款展期与延期的区别
- 拒绝熟人卖保险的妙招
- 金融是做什么的
- 沸腾鸭三宝的制作 三宝鸭子
- 游商卖的“老冰棍” 源自无照批发点 北京老冰棍什么牌子
- 具有我国特色的股票分类方法
- 仙境传说怀表之谜三根指针的顺序
- 矩形窗函数的性质
- 回民为什么不吃狗肉和猪肉 回民为什么不吃驴肉的传说
- 早餐都有哪些讲究?怎样才能吃得更健康? 早餐的学问内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