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与林散之两位名家究竟谁是现代草圣?( 五 )


千里马的看法就是书法的传承系统非常重要 。
于右任是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 , 但是 , 没有人称他为“草圣” 。于右任先生对中国草书有一个非常伟大的贡献 , 就是提出了“标准草书”的理论和对“标准草书”的实践 。

于右任与林散之两位名家究竟谁是现代草圣?

文章插图

我认为 , 这是具有书法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一项工作 。
草书不可能“标准” , 但是 , 草书需要一个标准的基础 , 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所以 , 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的理论和实践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影响力 , 也是有有目共睹的 。例如 , 他的学生胡公石是一位上海籍人 , 他后来在西北宁夏大学人教 , 就一直坚持标准草书的推广和学习 , 后来 , 胡公石有一个学生 , 就是曾来德 。但是 , 曾来德也没有继续研究标准草书 。
林散之先生是黄宾虹先生的学生 , 他从20多岁一直到40岁 , 都跟黄宾虹先生学习书法和绘画 。最终 , 林散之先生 , 是以书法知名的 。
林散之初学书法 , 黄宾虹看了他临摹的习作 , 就说 , 你临摹的太死了 。可能 , 这个提点对林散之先生影响很大 , 所以 , 他以后临摹书法 , 真的像启功先生 , 说的只有“七分像” , 甚至七分也没有 。
但是 , 林散之的临摹更像是创作 。例如 , 这是他临摹的唐代书法家李邕的《麓山寺碑》 , 我们还看得出来是李邕的字吗?这差不多就是黄庭坚的风格了 。
但是 , 林散之的这个临摹 , 我们确实发现 , 已经有了自己“绵里藏针”的个性 。这与李邕《麓山寺碑》的挺拔矫健也太大相径庭了 。
如果我们把林散之的临摹与赵孟頫学习的李邕书法一比 , 那就更加明显了:赵孟頫在努力入帖 , 而林散之根本没有入帖 。这就给中国现代书法教育留下一个很大的隐患:我们到底能不能临摹得像字帖?入帖临摹和出帖临摹有什么矛盾吗?
关于林散之是“当代草圣”的说法 , 是网络上以讹传讹的一个说法 , 根本没有可靠依据 。
有的说是启功说的 , 有的说是王庸说的 , 其实都不靠谱 , 或者道听途说 , 或者人云亦云 , 或者想当然尔 。
我们还是看看林散之出名是一个什么来历吧!
林散之第一次从南京成为全国知名书法家是中日建交以来的事情 。
于右任与林散之两位名家究竟谁是现代草圣?

文章插图

1972年8月为庆祝中日恢复邦交 , 《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准备编发一次“中国现代书法作品选”特辑 。评选中书法作品的过程中 , 林散之的草书条幅《毛主席词-清平乐-会昌》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权威人士的好评 。
1973年1月5日 , 《人民中国》杂志第一期刊出了林散之的《清平乐·会昌》这个草书作品 , 在海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特别是一些日本书法家对林散之的草书评价很好 。此后 , 在中日文化频繁交流中 , 日本书道界的访华团体来中国 , 都以能拜会林散之为荣 。
就在这期间 , 有一次 , 郭沫若莅临南京 , 当地官员请郭沫若题字 , 郭沫若说 , 你们南京有林散之 , 我哪能题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