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国学堂,细品国学滋味,同享传统文化,与爱好传统文化和追求人文精神的家长朋友一起,每日花几分钟时间,学一点传统国学,点点滋润,日日更新 。
欢迎订阅微信版“家长国学堂”,微信号:jzgxt2014 。周一学汉字,周二学对联,周三学诗歌,周四学蒙学,周五学经典,周六学家训,周日休息 。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堪称国粹 。走进美丽的中国古诗,意味着走进了一个美的世界,开启了发现美、欣赏美的心灵之旅 。
今之青年者,古之少年也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家长国学堂,我们学习王维的一首《少年行》,看盛唐精神在王维笔下少年游侠身上之体现,也看今日青年身上精神之缺憾 。
少年行(其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
[疏译]
出身仕汉羽林郎,
挺身投军为汉效力担任了羽林军的郎官
初随骠骑战渔阳 。
第一次出征就随着骠骑将军在渔阳鏖战
孰知不向边庭苦,
谁不知道奔赴边庭从军征战的艰辛苦难
纵死犹闻侠骨香 。
纵然战死还会留一缕侠骨馨香于天地之间
[解读]
“少年行”是乐府旧题,也是唐人特别钟爱的一个诗题:初唐的卢照邻,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崔颢、高适、王昌龄,晚唐的杜牧,等等众多诗人,都写过《少年行》 。其中,以王维的《少年行》组诗最为有名,也最能代表盛唐精神 。
王维的《少年行》一共有四首: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
【王维诗词翻译赏析 少年行王维其二古诗】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
这四首诗的主角是“少年游侠”,其一写其系马高楼,斗酒畅饮;其二写其从军报国,出征边庭;其三写其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其四写其胜利归来,封侯拜相 。人们最熟悉的是第一首,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却是第二首,因为这首诗最能体现其“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勇武精神 。
一、二句“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以汉代唐,叙述少年从军出征的经历:先写少年游侠挺身而出,投军报国,凭着一身本身当上了禁军的军官羽林郎;后写少年首次出征随着骠骑将军奔赴边庭,便和匈奴鏖战于渔阳一带 。
三、四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描写少年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决心:边塞征战之苦浑然不放在心上,宁愿战死,也要在天地之间留下一缕英雄侠骨的馨香!
诗中的“少年”多大年龄呢?不知道 。但是王维的另一首诗《老将行》,透露了相关信息:“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年龄在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明显就是我们现在的“青年” 。骑术、射术超群,所向无敌,完全是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化身 。
游侠是先秦之士中一特类,喜仗剑游天下,排难解纷乱,轻生死,尚气节 。韩非子认为“侠以武犯禁”,是一种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司马迁却在《史记》中专辟《游侠列传》,认为“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不仅是一种社会的重要平衡力量,还有值得赞美的特殊精神 。于是从汉魏六朝,到隋唐时期,游侠之风和任侠之气不绝如缕 。
- 望岳深度翻译和赏析 望岳的翻译和原文
- 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 论语子罕原文及翻译
- 夸奖人才华横溢的诗词 夸朋友的诗写得好说说
- 战国策原文及译注 战国策齐策翻译及原文
- 庄子全文注释及翻译 庄子全文和翻译及赏析
- 书上元夜游阅读及答案 书上元夜游文言文翻译
- 春晓的意思全解 春晓古诗的意思和翻译
-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文及翻译
-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秋古诗句经典
- 赞美花的经典绝句 关于花的诗词名句及感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