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 论语子罕原文及翻译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
论语·子罕篇【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
【原文】
9·1 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 。
【注释】
(1)罕:稀少,很少 。
(2)与:赞同、肯定 。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
【评析】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 。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 。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 。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孔子还讲“仁”,这里其思想的核心 。对此,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
【原文】
9·2 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
【注释】
(1)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 。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
(2)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
【译文】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 。”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
【评析】
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即“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 。”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上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 。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 。
【原文】
9·3 子曰:“麻冕(1),礼也;今也纯(2),俭(3),吾从众 。拜下(4),礼也;今拜乎上,泰(5)也 。虽违众,吾从下 。”
【注释】
(1)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
(2)纯:丝绸,黑色的丝 。
(3)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
(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
(5)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
【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注解赏析 论语子罕原文及翻译】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 。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 。(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 。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 。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
【评析】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样一种作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