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哪些诗句写到了桃花,能不能说说写桃花的原因、目的和效果?( 二 )

“艳丽媚俗”来比喻小人的趋炎附势 , 表达愤恨之气 , 如《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七中写道:
桃花开东园 , 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 , 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 , 零落早相失 。知南山松 , 独立自萧飋 。
在这首诗中 , 李白将“盛开的桃花”与“山顶的孤松”作对比 , 前者是在春风吹拂下自我夸耀 , 开出娇艳的花朵 , 而后者才是傲然独立 , 雨雪风吹屹立不倒的勇士 。李白在“赐金放还”之后 , 一直郁郁不平 , 内心的忧愁无法排泄 , 仕途的失意更是无从解脱 , 李白以“桃花”为载体 , 表达他对趋炎附势小人的嘲讽 , 和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有关“桃花”被赋予反面人格形象的诗最早出现在初唐诗人王绩的《春桂问答》中:
问春桂 , 桃李正芬华 。年光随处满 , 何事独无花 。
王绩用“春桂”和“桃花”作对比 , 表达对“桃花”妖娆的不平之气 。而李白却大量创作“桃花”的反面人格形象 , 如《拟恨赋》中的“恨桃李之委绝 , 思君王之有违”、《古风五十九首》中的“桃李何处开 , 此花非我春”等诗中均将“桃花”视为俗艳谄媚的小人 , 抒发内心的怀才不遇 。
盛唐诗歌更强调诗教原则 , 以“诗言志”为主题表达的诗歌创作往往能够寄寓诗人的人生志向与社会遭遇 , 李白身处官场 , 他的内心是复杂矛盾的才高位卑的苦闷 , 可当他远离朝堂时 , 他的内心又充满了失望与不满的愤恨之意 , 而李白正是用“桃花”作为诗歌意象 , 来抒发内心的复杂心迹 。
在中国文学史上 , 十分注重“借物咏志” ,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 悠然现南山”的隐逸之情 , 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正直之意 , 袁枚“苔花如米小 , 也学牡丹开”的坚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 凌寒独自开”的傲气等均是托物言志来表达自我的品格 。而“桃花”也常被古人寄托高洁的品性 , 以“美人”著称的“桃花”也常被作为芳草独立的品格 , 最早形容“桃花”高洁的诗句是在《诗经·桃夭》中:
桃之夭夭 ,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 有蕡其实 。
之子于归 ,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 宜其家人 。
《诗经》中的“桃夭”正是用桃花比喻美丽的少女 , 来表达一种“美好” 。古人多用花草来表达内心的寄寓 , 正符合钟嵘《诗品》中的“气之动物 , 物之感人 , 摇荡性情 , 行诸舞咏”的创作手法 , 诗人将眼中所见赋予情感 , 表达心志 , 所以李白在遭受小人构陷的时候 , 也用传统的创作手法 , 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不与权贵同流的人格特征 , 如《山人劝酒》中写道:
苍苍云松 , 落落绮皓 。春风尔来为阿谁 , 蝴蝶忽然满芳草 。秀眉霜雪颜桃花 , 骨青髓绿长美好 。称是秦时避世人 , 劝酒相欢不知老 。各守麋鹿志 , 耻随龙虎争 。欻起佐太子 , 汉王乃复惊 。顾谓戚夫人 , 彼翁羽翼成 。归来商山下 , 泛若云无情 。举觞酬巢由 , 洗耳何独清 。浩歌望嵩岳 , 意气还相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