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哪些诗句写到了桃花,能不能说说写桃花的原因、目的和效果?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 ,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在他的诗歌题材中 , 既表现了他非凡的自信和狂傲的人格 , 也有豪放的气度和爽朗的性格 , 李白借诗歌表达自己愤懑不平、怀才不遇的愤懑 , 揭露了权贵的黑暗与腐朽 , 更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李白现存近千首诗歌中 , 以“桃花”为意象的诗约50余首 , 借以表达李白不同时期的心情与遭遇 。本文将李白的“桃花”诗篇分为三大类 , 分别从自然之美、愤恨之气和高洁之性三个方面探讨李白写“桃花”的原因、目的和效果 。
李白的诗歌题材十分丰富 , 既有气势磅礴、摇曳多姿的乐府诗 , 也有行云流水、激情澎湃的歌行 , 还有自然明快、展现超然意趣的绝句 。而写桃花的诗篇多流传于绝句中 , 以七言和五言为主 , 来借景物表达内心的情趣 。李白绝句中的桃花 , 一般象征着“春天美景” , 春天是百花齐放的时令 , 这个季节不像冬日傲骨的梅花 , 也不像秋日高洁的菊花 , 更不像杏花梨花色彩淡白略显凄清 , 而是以红粉给大自然添上一抹红 。而李白笔下的“桃花”更是抒发了他潇洒飘逸的性格 , 展示他清新自信的品格 。如李白的《东鲁门泛舟》其二中写道:
日落沙明天倒开 , 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 , 疑是山阴雪后来 。
水作青龙盘石堤 , 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 , 何啻风流到剡溪 。
李白的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 此时的李白住宿在东鲁 , 常与友人一起饮酒作乐 , 抒发对自然之美的称赞 。“水作青龙盘石堤 , 桃花夹岸鲁门西”一句正是道出了东鲁桃花繁盛的描写 , 诗的前两句说自然美景中的宁静与恬淡 , 表露出李白的闲情逸致 , 诗人泛舟在溪水上游玩 , 看到夹岸的桃花 , 心中甚是欢喜 , 忍不住调侃王子猷雪夜访友都没有此时潇洒 , 体现了李白本人非凡的自信 。
类似的描写桃花的绝句不枚胜举 , 如《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杳然去 , 别有天地非人间”、《荆门浮舟望蜀江 》中的“正是桃花流 , 依然锦江色”、《宫中行乐词八首》中的“昭阳桃李月 , 罗绮自相亲” , 这些描写“桃花”的作品 , 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和片刻情思 , 寄情于“桃花”来表达自然之美和生活情思 , 被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道:
太白五七言绝 , 字字神境 , 篇篇神物 。
李白的绝句以一种明快晓畅的格调 , 不刻意锤炼字句 , 而是以一种自然真实的语言含蓄的彰显了他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 。李白诗中的“桃花”正是体现出他对自然的喜爱 , 来表达独特的生活情趣 , 渲染了李白本人自信爽朗的性格
盛唐时期 , 文人多怀着进取的人生态度积极入仕 , 李白虽出自于商人家庭 , 但也是个功利性很强的人 , 他与许多文人一样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 , 但却囿于商家背景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做官 , 只能四处拜谒尊贵的名士 , 希望得到举荐 。天宝元年(742) , 李白受玉真公主的举荐奉诏入京 , 供奉翰林 , 这段时期的李白受到崇高的待遇 , 唐玄宗“降撵步迎 , 如见绮皓 。以七宝床赐食 , 御手调羹以饭之” , 然而得意的时间并不长久 , 李白便被朝中权贵馋毁 。天宝三年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 。而李白的“桃花”正是以此为背景 , 将桃花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