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哪些诗句写到了桃花,能不能说说写桃花的原因、目的和效果?( 五 )


诗的写作背景说一下: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 , 引发了李氏兄弟的一场权位之争 。永王李璘不服兄长李亨即帝位 , 在江陵起兵对抗 。庐山隐居的李白 , 被力邀入李璘的幕府 。事败后被捕下在浔阳监狱 , 被“按律”处予“长流夜郎” 。
夜郎是一个地名 , 在今天的贵州遵义市桐梓县 , 当权者觉得这里是偏僻寒苦之地 , 是李白接受惩罚和磨难的场所 , 李白流放到这里 , 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
但是在作者的诗中 , 却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桃花春水生 , 白石今出没 。”写春天来了 , 桃花盛开春水大涨的美景 。这里写桃花 , 是作者对于这三年的流放生活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态度 , 并没有自怨自艾 , 回忆起来都是美好 。桃花就代表了这一美好的意象 。
问余何意栖碧山 , 笑而不答心自闲 。
桃花流水窅然去 , 别有天地非人间 。
——唐·李白
大致翻译一下:“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隐居在碧山上 , 我笑笑 , 却没有回答 , 因为这其中的妙处只能在心里体会 。桃花飘落到溪水中 , 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 , 这样的景象 , 好像仙境一般 。”
这首诗呢 , 挺有禅宗的意境的 , 而且借鉴了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内容 。作者写这首诗 , 就跟口头语一般朴素 , 像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 , 意境高远 。你看看这四句诗里有问、有答 , 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 , 构思巧妙 , 虚实结合 , 形象立体生动 , 蕴意深刻 。
来看看这首诗第三句的桃花 , “桃花流水窅然去 , 别有天地非人间 。” 窅然:幽深深远的样子 。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 , 很普通的一句话 , 作者要表达什么意象呢?那就是这就是大自然 , 桃花随流水流去 , 是依照自然的法则 , 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 。这句是全诗的意境之点 。这样引出了最后一句 。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一句 , 一方面表现诗人对于远离尘嚣 , 高雅超然生活的追求 。另一方面也蕴含着诗人对于“人间”的不满 , 表达自己因不被朝廷重用 , 不能在大好年华之时为国尽忠 , 而无奈隐居的内心矛盾 。
犬吠水声中 ,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 溪午不闻钟 。
野竹分青霭 ,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 愁倚两三松 。
——唐 李白
简单翻译一下: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 , 桃花繁盛带着点点露水 。树林深处 , 野鹿时隐时现 ,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 , 飞瀑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 , 只好依靠几棵古松 , 派遣万端愁思 。”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早些年间在戴天山(在今四川江油县)大明寺读书之时 。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 , 这首诗写访道士没遇到 , 但是全诗“无一字说道士 , 无一字说不遇 , 却句句是不遇 , 句句是访道士不遇” 。一起来看 。
首句就是桃花的意象 。“犬吠水声中 , 桃花带露浓 。” , 犬吠之声与汩汩水声传入耳膜 , 先令人获得悠远清雅的听觉享受;桃花上挂着晶莹欲滴的露珠 , 又令人生出湿润鲜艳的视觉美感 。山中的美景真的太令人赞叹了 , 来山中走一走 , 访一访友人 , 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