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权,联系必删 。
籍贯,于现代意义来说,即是老家的意思 。
现代的人,流动频繁,不少年轻人和老家并无感情,因为也许他根本就在老家一天也未生活过,他的“籍贯地”只是他爷爷辈的出生居住之地,所谓祖居之地是也,“籍贯”之地的人也不认识他 。
那,为什么在求职上学参加工作所填的各种表格中要有”籍贯“这个栏目呢?
远古时代,人们过的是“原始共产主义”的日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无分彼此,包括孩子们,新出生的孩子也是大家共同养育 。
生理所限,游猎劳动总是男人们干的多,女人们干的少,除了体力原因之外,还因为女人们总是在不断的怀孕生孩子中,能直接创造的财富怎么也比不上男人 。
可是,孩子作为新人口,将来的劳力,也是重要财富啊 。
这时候的社会是母系原始社会,一群一群的部落四处游荡,追逐水草而居,并没有什么“籍贯”之说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诞生,定居生活开始,私有制也就出现了 。
是父系社会的私有制 。
孩子也当然是私有的了,一切权力归属于身强力壮有能力保家固土的父亲 。
家国就出现了,君王成了最大的“父亲”,天下人民全部变成了他的子民,变成了他的私人财富 。
这财富委实太大了,很不容易管理 。
所谓“籍”,本义指的是登记造册的 “簿书”,注意,“簿”字是“竹字头”的“簿(bù),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纸张,所有的字都是写在竹片上的 。
普天下的人每人一个或者二三个竹片,上面写着他的父亲是谁,祖父是谁,祖宗是谁,儿子是谁,兄弟姐妹是谁,家里又有多少土地,职业是什么,住在那里,教育程度等等 。
肯定有人说了,这不就是是户口册子吗?
这是户口卡片!
现代社会把一家人的户口卡片组成一本户口册子,使用的是下图的塑料本子,一张一张的装进去 。
以前没有塑料本子,只有绳子 。
在古代,一家人的户口册子是用绳子把竹片子贯穿起来的 。
所以,称为“籍贯” 。
《隋书·经籍》说:
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
比如和尚道士就是没有籍贯的人,如果还俗是需要重新贯籍的 。
随着时代的发展,或者经商,或者致仕,或者从军,或者逃荒,人们开始四处迁移 。
但是,他的户口册子,他的“籍贯册子”还是在故乡啊!
慢慢地,籍贯也就有了祖籍地的涵义 。
时至今日 。
“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这是《尚书·多士》中记载的一句话,可见在殷商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户籍”这样的制度萌芽 。
到了周朝时期,户籍制度基本上已经彻底成熟,并开始在全国推广 。例如在《周礼·秋官·司民》中就有相关记载,说是一种专门掌管登记万民之数的官员,他们统计居民的人数、居住地、性别以及每年出生和死亡的人口等等,将其整理成册之后上呈给司寇,然后由司寇上呈给君王 。
这些就是我国早期“户籍”的存在形式,到了现在的话,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无论是面试也好,还是办理业务也好,都需要提交个人相关资料 。其中,跟户籍有关的一项便是“籍贯”了 。
说到籍贯的话,那么就产生一个问题,古代的“籍贯”跟现在的“籍贯”有区别吗?
事实上,要知道古代的“籍贯”跟现在的“籍贯”有何不同之处,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古代的籍贯是什么了 。
一、古代籍贯
古代的籍贯在实行户役制的前提下,籍和贯通常是分开的 。籍通常指的是役籍,也就是说一个人或者他一家子从事什么行业,就是什么行业的籍 。比如说,做工的就是匠籍,当兵的就是军籍等等,通常这是无法改变的 。而贯呢,则指的就是乡贯,也就是祖籍 。
- 令人惊悚的人骨教堂在哪,从何而来
- 周朝时人们用什么来洗澡
- 有什么好点的冷门暴利生意?
- 篮球对人们的好处
- 元宵节人们所说的吃元宵有什么寓意呢?
- 经历过唐山地震的人们,大家对宿命论怎么看?
- 面朝西的房子风水 朝西房子的风水如何
- 电子节能灯
- 解析:道教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 五爷庙的五爷是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