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把籍贯挂在嘴边,何为籍,何为贯?跟古代意思一样吗?( 三 )


但在清代废除役籍人役的世役制度之前,是没有现在的“籍贯”制度的 。也就是说,要完全将籍和贯分开的话,又否定了一个最基本的制度,那就是户籍(现籍) 。因为很明显,从文献中可以查到的资料来看,有很多古人既有祖居地,又有现居地 。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籍贯一词在古代既有役籍乡贯的意思,也有户籍登记住址的意思 。不过,从一些文献中来看,其籍贯一词大多单指祖籍,而并非是役籍 。
另外,由于古代役籍类别过多的缘故,其中有些类别也容易混淆 。比如说,古人所说的“原籍”,这跟现在的“原籍贯”并不一样 。古代的“原籍”有些情况特指的是“祖遗户役”,也有的情况指的就是祖籍 。
比如说,在《三宝太监西洋记》有天师老爷跟老者的一段对话:“你祖籍何处?”“原籍浙江会稽县人士 。”可见,原籍有祖遗户役的意思,但在一些情况下,同样指的是祖籍 。
不过,在明代官府认定某人的籍贯时,通常是以某人的占籍地(指迁离原籍另在某地登记户籍)为定,而并非是以某人的祖籍为定 。但在不涉及服役、科举等官方事宜时,百姓通常认定籍贯是自己的祖籍,而非是现籍 。
因此,总的来看,古代的籍和贯虽然各有不同的意思,但通常一并使用时指役籍和祖籍,同时,大多数时候指的还是祖籍 。也就是说,在户役制度的背景下,古代的“籍贯”含义比较复杂,但在复杂的同时,籍和贯早已经有了“混用”的趋势 。
那么,现在的“籍贯”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事实上,现在对于籍贯的定义跟古人的籍或者贯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但又有一点不同 。
二、现在的籍贯
现在人对于籍贯的定义基本上就是祖居地,通常指的是祖父及以上的父系祖先出生地或者长久居住地 。简单的来说,就是某人祖父往上的父系祖先出生在哪里,或者在哪里定居,那么哪里就是某人的籍贯,也可以叫做原籍 。
当然,这样说起来简单,但对现在的人来说还有一定的问题 。比如说,某人的父系祖先在河北出生然后定居于河南,到了他祖父那一代又出生于山西,然后又定居到了北京 。若是按照此前定义来讲,那这个人籍贯到底是哪里,就很容易把人弄糊涂了 。
不过,在公安部1995年有关户口簿事项通知的定义中,籍贯指的就是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 。如果是弃婴、或者其他籍贯不祥的情况,那么籍贯就是收养人或收养机构所在地 。另外,如果是外国人加入我国的,籍贯就是入籍前的国家名称 。
也就是说,即便某人父亲从一个地方迁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而他又迁到了别处,但他的籍贯就是他祖父的户口所在地,跟他父亲落户到哪里没太大的关系 。当然,若是他儿子的籍贯,那就跟他父亲的户口所在地有关了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籍贯跟古代的籍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是都有祖籍、原籍的意思 。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古代的籍贯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役籍的意思,同时,古代籍贯中的祖籍并非如同现在这样,限定在三代以内,而是会往前追溯很多代 。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现在的“籍贯”跟古代的“籍贯”有一些关联之处呢?
实际上,若是细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在某些事项的“应用”上,现在和古代确实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
三、关联之处
前面说了古代籍贯和现在的籍贯有一些相似之处,虽然都指的是祖籍,但同时也有些细微的差别 。不过,这只是在“籍贯”一次定义上的一些相同和不同 。其实,若是深入研究的话,就会发现,在某些认定审核的场合中,现在似乎沿袭了古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