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 论语全文及翻译赏析( 五 )


7.27、【原文】
子钓而不纲① , 弋②不射宿③ 。
【注释】
①纲:大绳 。这里作动词用 。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 , 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 , 叫纲 。
②弋:音yì , 用带绳子的箭来射鸟 。
③宿:指归巢歇宿的鸟儿 。
【译文】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 , 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 。只射飞鸟 , 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
7.28、【原文】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 我无是也 。多闻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多见而识之 , 知之次也 。”
【译文】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 , 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 , 我却没有这样做过 。多听 , 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 , 然后记在心里 , 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
7.29、【原文】
互乡①难与言 , 童子见 , 门人惑 。子曰:“与②其进③也 , 不与其退也 , 唯何甚?人洁己④以进 , 与其洁也 , 不保其往⑤也 。”
【注释】
①互乡:地名 , 具体所在已无可考 。
②与:赞许 。
③进、退:一说进步、退步;一说进见请教 , 退出以后的作为 。
④洁己:洁身自好 , 努力修养 , 成为有德之人 。
⑤不保其往:保 , 一说担保 , 一说保守 。往 , 一说过去 , 一说将来 。
【译文】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 , 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 , 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 。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 , 不是肯定他的倒退 。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 , 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 , 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
7.30、【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 斯仁至矣 。”
【译文】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 , 仁就来了 。”
7.31、【原文】
陈司败①问:“昭公②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 , 揖③巫马期④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⑤ , 君子亦党乎?君取⑥于吴 , 为同姓⑦ , 谓之吴孟子⑧ 。君而知礼 , 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 , 苟有过 , 人必知之 。”
【注释】
①陈司败:陈国主管司法的官 , 姓名不详 , 也有人说是齐国大夫 , 姓陈名司败 。
②昭公:鲁国的君主 , 名惆 , 音chóu , 公元前541 ̄前510年在位 。“昭”是谥号 。
③揖:做揖 , 行拱手礼 。
④巫马期:姓巫马名施 , 字子期 , 孔子的学生 , 比孔子小30岁 。
⑤党:偏袒、包庇的意思 。
⑥取:同娶 。
⑦为同姓:鲁国和吴国的国君同姓姬 。周礼规定:同姓不婚 , 昭公娶同姓女 , 是违礼的行为 。
⑧吴孟子:鲁昭公夫人 。春秋时代 , 国君夫人的称号 , 一般是她出生的国名加上她的姓 , 但因她姓姬 , 故称为吴孟子 , 而不称吴姬 。
【译文】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 。”孔子出来后 , 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 , 请他走近自己 , 对他说:“我听说 , 君子是没有偏私的 , 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 , 是国君的同姓 , 称她为吴孟子 。如果鲁君算是知礼 , 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说:“我真是幸运 。如果有错 , 人家一定会知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