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马上高考,语文成绩一直不好,如何能在最后的时间里得到权威老师指导?( 二 )


好了,这四步做到了,下面的就可以开始真正的语文指导了 。其实,读者也会发现,以上四点适合所有学科 。
5 规范语文阅读方法,重点抓阅读题 。语文是通过文字接受、分析、重新传递信息的一门学科 。由于语文是母语,导致大家觉得不用专门学习都能理解文字的意思 。但高考语文不是生活语文,它需要有特定的阅读(接受信息)、分析(理解分析归纳)、答题(将大脑重组后的信息传递出来)的能力和技巧 。其中阅读是前提,是基础,是关键 。而阅读题在90分基础题中占有64分(全国系列卷) 。有经验的老师会首先抓阅读题,并按照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包括诗歌)、古文类分别指导 。主要完成三个任务 。一是如何读,如何勾画,如何批注 。二是建立和形成宏观阅读与微观阅读的认识与能力 。三是形成选择题待选项与主观题题干的阅读分析能力 。如论述类要勾画出中心观点句、阐释句、例证句,表明逻辑关系的敏感词语;实用类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认识去看文章;散文要找寻形有哪些,神是什么等等 。规范的过程,就是将学生从平时的纯自然的阅读方式改变为科学的规范的阅读方式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学生要静下心来 。因为纯自然阅读是属于感觉式粗略式的,而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是强调分析文字背后的信息 。
如以主观题干审题为例:“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下面请见证语文学科专业性分析 。
“分析”暗含答案样式,要形成“观点句+例证句”的长相;“环境描写”要回顾该考点的知识体系自己是否掌握完整;“小说开头”要回顾该考点的知识体系自己是否掌握完整;“作用”引导学生从“内容(人物、主题)、结构”这三个方面作答;“(6分)”说明要答三个得分点号,既形成“①观点句+例证句 。②观点句+例证句 。③观点句+例证句 。”的样式 。
怎么样?这才是语文学科对阅读的要求 。
6 建立各考点的知识体系 。这一点老师都能做到,唯一差别在两点,一是是否有更快捷的方式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二是是否明确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些知识体系 。第一点是考虑效率,时间紧任务重,只能短平快 。第二点是考虑落实 。有的老师在指导时可能注重的讲解清楚,而未能严格落实,背诵默写方式虽然原始,但效果是实在的 。
7 提供阅读答案知识体系 。语文命题是遵循国家要求的,阅读题中的不少答案是带有强烈的规律性的,即使在现在反套路命题思想下,也无法完全避免 。比如“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外乎这几点:点明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外在形象、内在情感、性格特征),推动或暗示情节发展 。对照历年的相关考题,答案基本上就在其中 。只是需要学生结合考场的文章提供例证句罢了 。有经验的老师一定会让学生将这些牢牢记住,然后引导分析试题答案,让学生建立起掌握部分答案体系,然后增删调换,灵活运用 。
8 提供预制板作文 。另一个大头是作文,占60分 。虽然说写好作文需要多读多背多写,但在时间紧张情况下,完全可以给学生提供预制好的作文模板,解决结构、语言问题 。然后拟定几个包融性强适应性广的话题或立意 。最后多仿写几次,就有机得到省平分 。
9 鲸吞与蚕食,专项与滚动相结合 。对于花时少的知识点,集中火力突破,犹如鲸吞;对于花时长的知识点,分解完成,犹如蚕食 。有经验的老师会利用一些零散时间,完成名句、成语、文化常识等积累,日积月累,学生也不累 。由于遗忘是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拦路虎之一,所以要通过专项训练与重复的滚动训练配合,不断加深记忆、理解,同时保持做题的手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