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忆江南的全部三首诗 古诗忆江南的诗句

【精讲忆江南的全部三首诗 古诗忆江南的诗句】白居易写过三首《忆江南》,此其二 。三首《忆江南》皆是因他在杭州上任所作,表达了他对水秀江南的思念 。江南的山水,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世人,认为走进江南便是梦回古代,听着软管吴语,读着唐诗宋词,便暂时与喧嚣的现世隔绝 。但也有人,看过西湖十景,走过流水小巷之后依旧一无所获 。去西湖的人,一半为白娘子和许仙而去,一半人因灵隐寺而往,她们深信在雷峰塔下可以寻得良缘,入了寺门便可结缘净土,殊不知千年来沉淀于西湖的文化,才是它的灵魂 。若只是去看风景,又何必非要到西湖?各地的山水皆可以给你想要的结果,洗涤你一路的风尘 。
人说,杭州是山城,是水城 。春有百花鲜,夏有绿叶莲,秋有桂花香,冬有残雪来 。喜欢三四月的杭州,满城花絮,似桃花灼灼其华,待繁花谢尽,又是满城的绿,恍如置身山林古刹 。在杭州,你会感觉离山近,离水近,离寺近,离花近,离过往近 。走进桥头,是宋朝时光;走出巷尾,则是现世喧哗 。恰如旧时所言,江南,不来还不会想念,来了便再不愿离开 。走的时候,我将自己抽离,我不愿再去江南,我有自己的城,寂寞的小城 。不愿因为几本诗书,几段纸上相逢的缘分,而辜负候我半生的城 。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清秋时节,丹桂飘香 。词人游赏西湖山水,于灵隐寺寻桂,登临郡亭,枕卧其上,观钱塘大潮,却不知何日才能故地重游,揽怀清风明月?
宋代钱易《南部新书》云:“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月中桂也 。至今中秋往往子坠,寺僧拾得 。”故此灵隐寺中素有月中坠桂子之说 。词人亦曾为此而来,至于是否寻得,皆已随时光流逝,纵算有幸听得一二,也未必真实 。岁月不会告诉你我所有的谜底,因为那时的它还未曾知晓,而它解开真相的时候,你我早已不在 。
他卧枕在郡亭之上,看一年一度的钱塘大潮,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 。海面雷霆聚,江心爆布横 。波澜壮阔的钱塘大潮就像他年青时的雄心壮志 。奔腾似虎,激流勇进,仕途的坎坷又怎抵得过千军万马之势 。他说:“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舟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枕上看潮,倘若再多上一壶酒,那画面该是何等逍遥?结句:“何日更重游?”水到渠成,道出他居洛阳时对杭州的思念 。时光易逝,可已经远去的岁月不会重来,纵使策马扬尘赶来,他也已成了过客 。唯有杭州的百姓铭记着他,留存了他的功绩 。他疏浚古井,解决了当地百姓的用水问题,又于西湖筑堤,缓解淤塞 。苏堤、白堤,他和苏轼李泌一样皆是被载入西湖的功臣 。他们给世人一方山水,世人则还他们万世流芳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我们遗落在江南的是什么?是一件古衣?是一剪宋朝的时光?还是一段在水乡丢失的情缘?我们跋山涉水,离开故土去寻觅,归来时,有几人满载而归?我遗落在江南的是一段情,那么这情又因谁而起呢?时至今日,依旧无从得知 。初去江南时,是为了却今生情缘,到了才发现有些相思,是前世因果 。脚步在似水年华里停留久了,过往的决绝都成了割舍不下的牵挂 。
我只是一个误入江南的男子,所有的羁绊,都是我过度的执着 。读了几卷诗书,喝了几杯薪茶,走过几程山水,遇见几个多情婉转的女子,便认定所有的初见都是远别重逢 。我该怎样结束这段飘渺的旅程?我可以不去回想,但我不能阻止自己翻阅词章里的故事,故事里有临水的楼阁,有青石板铺就的雨巷与黛瓦粉墙 。丹桂远去,银杏凋零,还未落雪的冬日,注定会比往年漫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