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翻译及原文( 四 )


【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
【译文】预测胜负有五条: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战,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战的,胜;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胜;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胜 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胜 将领富于才能而君主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胜 。这五条就是预知胜负的途径 。
【原文】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译文】因此,可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战必败 。
四、形篇【原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
【译文】孙子说:古代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然后等待敌人能被我战胜的时机 。做到不可战胜,关键在于自己创造充分的条件;可以战胜敌人,关键在于敌人出现可乘之隙 。因而,善于作战的人,能做到自己不可战胜,不能使敌人一定被我战胜 。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
【原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简为: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
【译文】有了不可战胜的条件,就可以守;敌方出现了可胜之隙,就可以攻 。守,应依靠自己不可战胜,力有裕如;攻,要针对敌方弱点、不足,举兵必克 。善于防守的人,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敌人无形可窥;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使敌措手不及 。因而,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又能获取全面的胜利 。
【原文】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
【译文】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经过力战而胜,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好中最好的 。就像举起秋毫不算力大,看见太阳、月亮不算眼明,听见雷霆不算耳聪一样 。古代善战的人,总是取胜于容易战胜的敌人 。因而,这些善战者的胜利,既没有智谋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功劳 。他所进行的战争的胜利是不会有丝毫误差的,之所以没有误差,是因为他们所进行的战斗举动是必胜的,是战胜那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 。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任何一个打败敌人的时机 。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条件然后再去交战,失败之师总是先同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 。善于用兵的人,总是注意修明政治,确保治军法度,所以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 。
【原文】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
【译文】用兵必须注意:一是土地幅员,二是军赋物资,三是部队兵员战斗实力,四是双方力量对比,五是胜负优劣 。度产生于土地幅员的广狭,土地幅员决定军赋物资的多少,军赋物资的多少决定兵员的质量,兵员质量决定部队的战斗力,部队的战斗力决定胜负优劣 。所以胜利之师如同以镒对铢,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取胜于弱小的敌方,败亡之师如同以铢对镒,是以弱小的军事实力对抗强大的敌方 。高明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像决开千仞之高的山涧积水一样,一泻万丈,这就是强大军事实力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