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翻译及原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一、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
【原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
【译文】如果您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任用我领兵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您不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用我领兵作战必定失败,我就离开 。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好并且能够接受,我将为您造成军事上的势,从外辅佐您 。所谓造成军事上的势,就是在战争瞬息万变的情况中抓住有利的时机采取恰当的应变行动 。
【原文】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译文】用兵,是以诡诈为原则的 。因而,”能”要使敌人看成”不能”,”用”要让敌人看作”不用” 。”近”要让敌人看作”远”,”远”要让敌人看作”近” 。敌人贪利,就诱之以利而消灭它;敌人混乱,就抓紧时机立刻消灭它;敌人实力雄厚,则须时刻戒备它;敌人精锐强大,就要注意避开它的锋芒;敌人褊急易怒,就挑逗它,使它失去理智;敌人小心谨慎,稳扎稳打,就设法使它骄傲起来;敌人内部和睦,就离间其关系 。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出击 。这些,是军事家用兵之佳妙奥秘,是不可事先规定或说明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