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壤田的藕带好抽吗?

莲藕是人们喜食的一种蔬菜 。近几年,随着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的推广,大棚莲藕栽培,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①科学选准藕田:莲藕采用大棚种植,藕田应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的背风向阳田块,如能选用保水保肥的粘性土壤,则种植效果会更好 。
②合理搭建大棚:搭建大棚,一般在藕田选择好以后,于2月底即可开始,方向以南北走向为好,跨度约在5~7米,高主在1.6~1.8米,弓与弓相间约在0.4米,常规棚膜采用8米宽,上部用压膜线压实,四周用压膜纸压实 。
③整地施肥:田藕需肥量较大,但因其根系生长能力较弱,宜采用深耕作业,一般每公顷施土杂肥45方,之后灌水耙沤,在下种前1天结合施入尿素225千克或碳铵750千克,磷肥750千克,钾肥225千克;或一次性施入氮、磷、钾复合肥750千克,配施生物钾肥15千克 。
④选择良种:种藕多选用入土浅,耐浅水,品质好,产量高的早熟品种,如江苏8135、浙江科先1号、湖北6月报等 。大棚藕多在3月初种植,一般在6月初上市,比常规种植早下田1个月,早上市1个月 。种植前从留种田选择种藕,选用藕身粗壮、整齐、节细的作种藕以全藕或亲藕及子藕留种,要大小分级分别种植,要随挖、随选、随栽 。种植密度依栽培条件而定 。一般行距为2米,穴距为1.5米,每穴3支,每公顷用种量约2250千克 。种植方法多采用大藕和小藕相结合的三叉法种植,深10~15厘米,以不飘浮、不动摇为原则 。藕头相互对应,四周相间1.5米,且边行藕头一律向内 。
⑤藕田管理:种藕种植后,应立即灌水5厘米左右 。以后保持3~6厘米浅水,促使土温升高以利于发芽 。从荷叶发生到结藕,水层应逐渐加深到15厘米,结藕前保持5厘米水层,谨防早期淹没立叶,造成减产 。在田藕生育期,一般追肥2次 。第1次追肥在2~3片立叶时,每公顷追尿素300千克,磷肥600千克、钾肥300千克;或施用复合肥750千克;第2次在4~5片立叶时,每公顷用尿素375千克,磷肥600千克,钾肥375千克或复合肥900千克 。藕田虫害主要有蚜虫、地蛆;病害多为叶斑病,褐纹病和腐败病为重 。在防虫时,多采用辛硫磷细土壤处理,在防治蚜虫时,多用敌百菌灵、甲基托布津加10倍石灰水喷雾防治,并可适量加入调节剂,如丰收宝、绿风95等 。同时,在荷叶满塘前,杂草较多时,可耘草几次,并将杂草踩入泥中 。一般在有4~5片立叶时,莲鞭抽生后,要经常在午后伸向田边的鞭转向田内,田中过密的鞭转向稀疏的地方,并且将转过的新稍埋入土中 。当立叶满叶时,浮叶被遮蔽,阳光不足时,可将浮叶摘除,也可在水面上部摘除少量立叶 。
⑥采收:大棚种藕的采收,多在6月上中旬采收上市,7月下旬收获
选用发标优势性强的籽白莲品种 。生产藕带可充分利用三类品系,一是野生系红莲品系,这类品种一般自然生长在湖汊和港湾,野生性较强,分枝多,跑标能力强,采收的藕带时间长,产量高 。但野生红莲籽实产量和地下茎藕产量低,人工栽培利用率低,一般不作为大面积的籽莲和藕莲生产栽培,可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地采收藕带,一直可采收到6、7月份,不需考虑后期籽实和茎藕产量,采用收前易后的方法多生产藕带 。二是观赏的花莲品系,花莲以观赏花卉为主,籽实和地下茎藕商品利用价值也低,在春季可生产藕带,夏季可观赏莲花,赏心悦目,莲花(池)田生产藕带可起到稠密疏稀的作用,有利于减少莲田花芽过密,通风、透光,壮荷壮花 。三是籽白莲品系,一般人土栽培的籽白莲品系生长旺盛,发苫跑标能力强,分枝多,花盛蓬大,籽实饱满,籽实产量高 。所以,籽白莲品系是以生产籽实产量为主要目的的 。但地下茎藕较小,淀粉含量也低,茎藕小而生硬,食用性差,商品利用率低,人工很少挖取利用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籽白莲宿根(也称座蔸莲田)田地下茎密,藕枝多和藕头密的特点,在春季生产前期生产藕带,夏秋季生产籽白莲,一举两得,同样可取到稠密疏稀的作用,还有利于后茬籽白莲的增产增收 。人工籽白莲高产栽培的品种有鄂莲1号、湘莲、芙蓉莲、金芙蓉1号、太空莲3号、36号、建选17号、35号等优良品种 。这些品种适应性广,易栽培,既适应莲田栽培,也适宜荒湖、鱼(塘)池、湖田、浅湖滩、沟、渠、港汊等种植 。藕莲不宜生产藕带,它是以收获地下茎藕为主要目的的,否则,会降低莲藕产量,得不偿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