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秦武王注释 扁鹊见秦武王文言文翻译

原文医扁鹊见秦武王 , 武王示之病 , 扁鹊请除① 。左右曰:“君之病 , 在耳之前 , 目之下 , 除之未必已②也 , 将使耳不聪③ , 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④ , 曰:“君与知⑤之者谋之 , 而与不知之者败之 。使此知⑥秦之政也 , 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释

  1. 除:清除 , 去掉 。此指医治 。
  2. 已:治愈 。
  3. 聪:听力好 。
  4. 石: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 。
  5. 知:知道 , 懂得 。
  6. 知:管理 , 掌管 。
译文医生扁鹊拜见秦武王 , 秦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 , 扁鹊请求让自己来医治 。秦武王身边的大臣说:“大王您的病在耳朵的前面 , 眼睛的下面 , 要医治的话未必能够治好 , 还可能会使耳朵听不清楚 , 眼睛看不清楚 。”秦武王把这些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非常生气 , 把治病的石针丢在一旁 , 说:“您与懂得医术的人商量如何治病 , 却又跟不懂医术的人商量来破坏治疗 。使用这种方法来管理秦国的内政 , 那么大王您的一个举动就会导致秦国灭亡啊!”
文言知识说“知”:“知”的本义是“知道 , 懂得” , 如上文中的“君与知之者谋之” 。
“知”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
  • 指“管理 , 掌管” 。如上文中的“使此知秦之政也” 。又如 , “知县”即“掌管一县的政事” 。
  • 指“识别 , 区别” 。如《淮南子》:“孪子之相似者 , 唯其母能知之 。”
  • 指“赏识 , 礼遇” 。如成语“知遇之恩” 。
  • 指“知识 , 见识” 。如《庄子》:“吾生也有涯 , 而知也无涯 。”
  • 指“知己 , 朋友” 。如《凉思》:“天涯占梦数 , 疑误有新知 。”又如 , 成语“旧雨新知” 。
  • 指“智慧 , 才智” , 同“智” , 读zhì 。如《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
人物故事扁鹊 , 姬姓 , 秦氏 , 名越人 , 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
扁鹊跟随长桑君学习医术 , 学成之后便到各地行医 , 为百姓解除病痛 。
扁鹊在赵国治好了赵简子昏迷五日不醒的病症 , 赵国人将他视为吉祥喜鹊一般 , 尊称其为“扁鹊” 。
可惜的是 , 扁鹊在咸阳遭到秦国太医李醯(xī)的妒忌 , 被他派人杀害了 。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 , 奠定了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 , 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 。
扁鹊有很多妙手回春的故事流传下来 , “起死回生”的典故就来自于扁鹊 , 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起死回生
一次扁鹊经过虢(guó)国 , 听说虢国太子猝死 , 便来到宫门前 , 向侍从打听原委 。
扁鹊了解了太子的病症 , 又得知断气不到半天 , 还没有装殓 , 就跟侍从说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 。
侍从立刻禀报给了虢国国君 , 虢君赶紧请扁鹊进宫 。
扁鹊对虢君说:“依我看 , 太子所得的病 , 就是所谓的‘尸厥’ 。因为体内会气不通而昏死过去 , 实际上并未真的死亡 , 还有机会救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