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和祖籍,是中国有着几千年,传统的人口居住地管理制,户籍是新中国的产物 。籍贯是指三代以内(爷爷、爸爸、孙子)的长期居住地,以爷爷的居住地为准 。祖籍顾名思义,就是指爷爷以上祖辈的居住地,严格来讲爷爷以内称籍贯,爷爷以上才够资格称之为祖籍 。现在有点乱七八糟,很多自媒体把父辈居住地也称之为祖籍,是很不严谨的 。
中国传统的户籍政策,(包括现在实行的户口管理制),子女都是以父系为籍,也就是说:爷爷父亲的户籍在哪里,子女不管你生活在哪里,你的籍贯就是同以父亲和爷爷的户口所在地 。
母系是随夫的,丈夫是哪里人,妻子就是哪里人 。中国人常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这个道理 。在香港、台湾地区,它们还延续中国以前的传统户籍管理制,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某某女士,在她的名字前面,冠有丈夫的姓,比如叶刘淑怡,丈夫姓叶,她本姓刘,把丈夫的姓冠名在前 。所以香港台湾地区,他们的籍贯都是写爷爷和父亲的户籍所在地 。比如董建华,他的子女的籍贯都是写浙江 。当然现在时代变了,很多结了婚都在女方户籍所在地生活,子女也上了母亲这边的户口 。虽然生活形式变了,但传统的观念和文化是不会变,不管子女的户口在哪里,他们的籍贯还是在父亲的户口所在地 。
“籍贯”的定义是什么?与“祖籍”如何区分?1、古汉语当中“籍贯”的含义 。

文章插图
“籍贯”,通俗地说,就是“祖居或出生地” 。
这个词汇,出现得并不太早 。
北朝北齐人魏收所著《魏书.食货志》载,魏初,高祖诏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户口不足”云云 。
他的意思,是要加强“户籍”管理 。这大约是“籍贯”一词最早所见 。
“籍”,薄也,古时六寸竹简串编而成 。“著于简帛谓之籍”,用于“籍贯”,指记于竹帛的“户籍” 。
“贯”,本字为“毌(guan)”,义为“穿物持之也” 。“贯”是孳乳字,本义是“钱贝之毌” 。与“籍”成词,为“乡贯”义 。
白居易《答卢虔谢赐男从史德政碑文并移贯属京兆表》:“昨又请移乡贯,愿属京邑 。”“乡贯”即指“本贯”“籍贯”,但更具体 。
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
【“籍贯”的定义是什么?与“祖籍”如何区分?】从“文化”角度说,“籍贯”,体现了中国自古的“尊祖”传统 。
《诗.大雅.生民》序曰:“生民,尊祖也 。”《疏》云:“祖之定名,父之父也 。但祖者,始也,己所从始也 。”
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不忘来时路”情节 。
由此说,“籍贯”与“祖籍”并无本质区别 。只是前者属于“专业用语”,后者为“俗语” 。
所谓“专业用语”,是说中国至少从周代始,就逐渐建立了“网格化”的社会基层“组织”,体现着社会管理的制度化 。
《礼记.祭法》载,周天子立“社” 。王曰“王社”,群姓有“大社”;诸侯立“侯社”,百姓有“国社” 。往下还有“邑社”“州社”“乡社”“里社” 。最基层的,是“二十五家为一社” 。
《史记》所云老子“籍贯”中的“国、县、乡、里”便是如此而来 。
从汉字上,亦可看出周代的“基层管理水平” 。
如“邻”“酂”“鄙”等,都是居民管理单位 。五家为“邻”;百家为“酂”;五酂为“鄙” 。
这种“管理模式”的建立,有如下根据——
- 农村讲究的“立秋三吃”?是说的什么东西?有没有道理?
- 相关部门已经对此事介入调查 知名经济学家12岁儿子坠楼身亡
- 从此我就爱上了你歌曲原唱
- 农村俗语“死巷尽头莫建居,路冲门楣官非生”,这并不是迷信! 道路尽头的房子风水
- 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 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总结
- 职场中,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怎样提升个人的品牌价值?
- 变压器电表计算公式
- “婚姻最大问题,不是争吵,而是冷战和沉默”你怎么看?
- 蛋糕店取个什么名字好?
- 表达新年祝福的古诗词 有关新年的诗句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